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实验旨在研究结肠癌接受常规化疗和联合抗VEGF靶向药物治疗后,对比观察肿瘤组织中CD151蛋白的表达情况情况对微血管生长的影响,探讨在结肠癌化疗中CD151蛋白的表达影响肿瘤血管生成的作用机制。方法:1、人结肠癌细胞株HT29由河北中医学院药理实验室张伟老师惠赠,45只BALB/c-nu/nu雄性裸鼠,购自河北医科大学动物中心,将实验动物随机分成对照组(A组),化疗治疗组(B组)和化疗联合靶向药物治疗组(C组)。各组存活裸鼠形成可见瘤体后,于起始日日晨分别向A组裸鼠灌喂生理盐水,根据体重向B、C组按每克体重0.3mg给予裸鼠灌喂30mg/ml的卡培他滨生理盐水溶液,灌喂卡培他滨当日同样按每克体重0.01mg向C组实验裸鼠腹膜腔内注射5mg/ml的贝伐单抗溶液。2、通过Western blot方法分别检测各组移植瘤组织中CD151蛋白的表达情况。3、通过免疫组化的方法使用CD34标记血管内皮细胞,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各组移植瘤组织的微血管密度(MVD)。4、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 16.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HT29结肠癌细胞在镜下呈梭型或不规则三角形,大小形态不一,中央为卵圆形核,核增大且畸形,细胞核与胞质比例失调,甚至接近1:1,细胞与细胞聚集成群,细胞贴壁生长,传代顺利,可用于后续实验。2、HT29结肠癌细胞接种后,所有裸鼠生存状态为可耐受种植瘤,各组裸鼠第7天均可观察到肉眼可见的瘤体生长,成瘤率均为100%;各组裸鼠从第8天给予药物灌喂,给药后所有存活裸鼠生存状态为可耐受,饮食状况可。对照组裸鼠死亡2只,死亡率13.33%,化疗治疗组裸鼠死亡1只,死亡率6.67%,化疗联合靶向药物治疗组裸鼠死亡1只,死亡率6.67%。3、各组移植瘤体积生长曲线显示前6天生长速度基本一致,其后肿瘤生长出现明显差异,对照组移植瘤生长速度明显高于化疗组和联合治疗组,后两者相比,化疗组肿瘤的生长速度快于联合治疗组,第21天处死动物剥取瘤体体积对比:对照组移植瘤体积为(1187±219.69)mm3;化疗治疗组移植瘤体积为(757.2±69.68)mm3;化疗联合靶向药物治疗组移植瘤体积为(532.3±40.12)mm3;有统计学差异(P<0.05)。各组移植瘤瘤重对比:对照组移植瘤瘤重为(1.42±0.26)g;化疗治疗组移植瘤瘤重为(0.901±0.082)g;化疗联合靶向药物治疗组移植瘤瘤重为(0.629±0.04)g;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移植瘤生长或增殖明显高于化疗治疗组和化疗联合靶向药物治疗组,且化疗治疗组的移植瘤重于化疗联合靶向药物治疗组。4、Western-blot方法分别检测对照组、化疗治疗组、化疗联合靶向药物治疗组的CD151蛋白表达情况,结果显示,与对照组裸鼠移植瘤组织中CD151蛋白表达相比,化疗治疗组、化疗联合靶向药物治疗组移植瘤组织中CD151蛋白表达明显降低,其化疗治疗组移植瘤组织中CD151蛋白表达高于化疗联合靶向药物治疗组移植瘤组织中CD151蛋白的表达量。对照组蛋白表达的荧光强度值为(1.13±0.082);化疗治疗组蛋白表达的荧光强度值为(0.92±0.054);化疗联合靶向药物组蛋白表达的荧光强度值为(0.75±0.031),有统计学差异(P<0.05)。5、各组移植瘤组织经CD34标记血管内皮细胞后微血管计数(MVD)结果示:对照组(70.04±9.80),化疗治疗组为(59.95±6.54),化疗联合靶向药物治疗组为(43.46±2.98)。结果显示对照组、化疗治疗组及化疗联合靶向药物治疗组组织中微血管计数呈下降趋势,提示各组移植瘤组织中微血管增殖情况也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1、在接受化疗和联合靶向药物治疗的结肠癌组织中,CD151蛋白的表达均呈下降趋势,同时伴有肿瘤组织血管生成的减少,提示CD151蛋白可能参与肿瘤血管生成的调控。2、接受联合靶向药物的结肠癌组织中血管增殖密度明显低于单纯化疗组,考虑CD151蛋白与抗肿瘤血管生成靶向药物在肿瘤组织微血管生成方面有协同作用。3、进一步明确CD151在结肠癌组织中调控血管生成的具体机制,给予适宜的干预措施,可以更好地抑制结肠癌肿瘤的生长和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