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7世纪英国农民福利保障模式转型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644306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5—17世纪是英国从封建主义和农本经济向资本主义和重商主义市场经济的过渡时期,期间农民福利问题突出。过渡时期,维系农民福利的哪些根本条件发生质的改变?造成何种负面影响?福利保障模式因此发生了怎样的变革?这些既是引发本文写作的缘由,也是本文想要回答的问题。国人对“福利”概念的理解有时较为狭隘,西方语境下的“福利”是一个内涵丰富、不断发展的理念。从一般抽象的意义上来说,福利是指能使人们生活幸福的各种条件。土地和建立在土地上的劳动是中世纪农民福利的根本条件,这是本文立论的起点。土地、劳动和对劳动能力“失能者”的社会救助便构成了中世纪农民福利保障模式的主要内涵。本文的主体部分共有五章内容:第一章主要探讨中世纪英国农民土地保有权的稳定性及其收益问题。土地保有制度从以维兰保有制为主到以公簿持有制为主的转变反映了农民土地保有权不断改善的进程,也是农民福利得以不断增进的过程,这在农民的饮食、住房、服饰等方面都有体现;第二章主要探讨中世纪农民劳动的不稳定性即“自然性风险”的存在和社会救助问题。自然灾害、饥荒、疾病、瘟疫、老弱病残等自然因素都对农民的劳动能力造成损害,以教会、庄园、村社为主体的传统社会救助体系担负起救助劳动能力“失能者”的主要责任;第三章主要探讨社会转型下农民的社会流动问题。社会转型加快了农民的社会流动,这是农民福利风险由“自然性风险”向“社会性风险”演变的直接因素;第四章主要探讨过渡时期威胁农民福利的“社会性风险”的扩大问题。过渡时期,农民土地保有权失去稳定性,失地少地农民不断增加,从相对稳定的土地劳动者变成了不稳定的工资劳动者,这样维系农民福利的原有条件大多在消失,威胁农民福利的“社会性风险”日益加剧,大多表现为农民的失业、贫困、流浪等,社会问题十分严重;第五章主要探讨“社会性风险”下农民福利的再建问题。在过渡时期既存在传统意义上劳动能力“失能者”,更存在新的失地少地且劳动能力健全的"失业者",这己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救助体系所能解决的问题。除通过济贫改革、经济调控等国家干预手段继续救助“失能者”外,以保障工资劳动,而不是以土地保障为基础,来重建失地少地农民的福利,如海外移民、商业发展、工业化和城镇化吸纳“失业者”就业等,成为新福利保障模式的主要内涵。通过对过渡时期英国福利保障模式转型的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社会转型与农民的社会流动是福利保障模式转型的根本动力;传统救助体系的不足与没落是福利保障模式转型的直接推力;从济贫到济身是福利保障模式转型的主要趋势;从社会与人的关系到国家与人的关系是福利保障模式转型的本质属性。福利保障模式的成功转型成为促进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因素。希望通过对过渡时期英国农民福利问题的研究,能对我国农业现代化、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与农民福利改进问题产生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其他文献
有关产地证的纠纷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关于产地证是否满足了其基本功能,另一类则是关于产地证其他方面的纠纷,并不涉及货物产地本身的问题。作为信用证项下常见的单据之
糖尿病本身并不可怕,但是糖尿病患者长期血糖升高会导致多种多样的并发症,糖尿病并发症才是危害人们健康的主要原因,其中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就是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批判安全研究受批判理论影响,其思想可以追溯到批判社会理论。从总体来看,批判理论的发展经历三个阶段:德国理想主义是批判社会理论的源头。从黑格尔和康德的道德理念扩展到社
国有大型银行公司治理完善,资本实力充足,营业网点众多,专业人才丰富,渠道建设良好,在间接融资市场占有绝对优势;农村性金融机构具有地缘优势和网点优势,依靠数量庞大的基层
9月23日至25日,由广东省海洋渔业休闲与垂钓协会与广州市金花地渔具物业管理有限公司联合举办的2017广州海钓交流会暨金花地(秋季)渔具博览会在广州隆重举办。
本文以《接骨师之女》中的杂合语言及其翻译为研究对象,旨在研究译本中的语言去杂合现象对母女关系再现的影响,探求如何翻译杂合性语言才能最大程度地再现其在源语中的文体价值
物价租金的不断攀升以及物价的上涨让低利润的便利店从市中心地段逐渐失,例如在广州的珠江新城,由于高额的成本以及相对狭隘的售卖方式,传统便利店在此几乎无法生存。自动售
祈使句是汉语句类系统中的重要类别,它具有独特的表现形式和丰富的语用功能。多年以来,汉语学界也一直没有间断过对它的研究,并且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五灯会元》是近代汉语的重
2016年1月10日,在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北京知识产权局、北京科技大学共同指导下,由中关村社会组织联合会、赛伯乐投资等单位共同主办的“中关村科技成果转化与投资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