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塔河油田12区奥陶系油藏属于超深岩溶缝洞型油藏,油藏埋深大,非均质性严重,原油重质高粘,属于超稠油油藏,油藏开发难度极大,这类油藏国内外无经验可循。2007年12区的AD4、AD7、S94CH井相继获得高产工业油气流,且AD4井最高日产达千吨,已成为“十一五”期间西北油田分公司增储上产的重点区域。本论文综合运用多种方法技术,从寻找控制油气产能及油气分布的主要地质因素出发,研究12区奥陶系油藏的勘探开发地质特点,查清缝洞型储层的地质特征、发育规律及控制因素;研究油藏的产能、油气水分布规律;同时研究12区开发动态特征和超稠油油藏物性特征,探索超稠油油藏的合理开发方式及高效开采工艺技术,为合理高效开发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通过本文研究,得出如下结论及认识:1、12区断裂较发育,既是油气运移的主要通道,又是形成遮挡的必要条件。研究区内发育的F2、F3、F4这3条主断裂控制了12区的构造格局:西部构造低洼区、中部构造斜坡和构造高地,控制了12区的岩溶缝洞储集体沿断裂的发育方向和油气的运移。2、12区奥陶系发育加里东中期三幕岩溶作用、海西早期和海西晚期岩溶作用,其中海西早期岩溶强度大、大型岩溶洞穴发育,主要受古地貌和断裂控制。3、12区岩溶储集体东部易充填、中部最发育、西部欠发育。12区总体处于岩溶高地(东部)—岩溶斜坡区(中—西部)。具明显的东高、西低的特征,东侧为岩溶高地,西侧为岩溶盆地,其间为岩溶斜坡。岩溶最为发育且保留机率较高的是岩溶斜坡,特别是岩溶缓坡及其上的次级岩溶残丘,它是寻找岩溶型储层的最佳地区;其次是岩溶高地及岩溶谷地近岩溶斜坡一侧。4、12区油气富集主要在中部的S99-TK1207、AD4-AD7、TK1231-AD15、缝洞带,东部的TK1243-TK1210、TK1204-TK1229缝洞带。5、12区油水关系主要受断裂控制,东部水体发育,中部油气富集,西部水体局部发育。6、形成了12区超深、超稠油油藏的能量补充开发方式综合12区油藏地质、开发特征研究和油藏物性特征,参考塔河主体区及国内外其它油田开发方式及技术现状,以追求最大的经济效益和提高最终采收率为目标,表明12区在开发早期利用天然能量开发,针对封闭的定容体则在早期油井停喷后采用单井注水替油,对具有一定天然能量的多井连通单元则在开发早、中期采用注水补充能量的开发方式效果较好。7、形成了12区超深、超稠油油藏的高效井位部署技术针对塔河油田12区超深、超稠缝洞型油藏特点,以“整体部署、层次开发、动态调整”的开发技术思路,形成了上奥陶剥蚀区评价新缝洞带、打构造、岩溶高部位、有利地震反射特征;覆盖区找高产缝洞带、打最有利反射特征,沿断裂带线状布井,外扩、加密能量充足缝洞带、评价新缝洞带的高效井位部署技术。8、通过对12区稠油井筒温度、压力的敏感性研究表明:温度是影响该区原油粘度的最主要因素,压力对稠油粘度的影响不敏感;9、通过对掺稀降粘、化学降粘、电加热降粘、闭式热流体循环加热降粘等工艺的研究论证,认为掺稀降粘、化学降粘工艺适合塔河十二区超稠油开采的需要,其中掺稀降粘是主导工艺,电加热降粘、闭式热流体循环加热降粘工艺目前适应性较差。10、形成了超深、超稠油举升工艺技术①大管径采油工艺技术②掺稀降粘工艺技术③电潜泵开采工艺技术④流动改性剂工艺技术⑤油溶性化学降粘工艺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