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对两个复合杂合突变导致的遗传性凝血因子Ⅺ(coagulationfactorⅪ,FⅪ)缺陷症患者及其家系成员进行实验室表型和基因突变检测,寻找致病基因并初步探讨其分子致病机制。
方法
采用凝固法检测两个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partialthromboplastintime,APT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含量、凝血因子Ⅷ活性(coagulationfactorⅧactivity,FⅧ:C)、凝血因子Ⅸ活性(coagulationfactorⅨactivity,FⅨ:C)、FⅪ活性(FⅪactivity,FⅪ:C)、凝血因子Ⅻ活性(coagulationfactorⅫactivity,FⅫ:C)和狼疮抗凝物(lupusantieoagulation,LA);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immunosorbentassay,ELISA)检测FⅪ抗原(FⅪantigen,FⅪ:Ag)等指标,明确临床表型诊断。采用DNA直接测序法分析先证者F11基因15个外显子、侧翼序列以及5’端、3’端非翻译区序列,发现突变位点后用反向测序予以证实,并检测家系成员相应的突变位点区域。采用ClustalX-2.1-win软件分析氨基酸突变位点的保守性;用PolyPhen-2、PROVEAN、SIFT和MutationTaster四个在线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突变对蛋白质功能的影响;用Swiss-PdbViewer软件对突变位点进行蛋白模型和氨基酸相互作用分析。
结果
先证者1的APTT为69.6s/36s,明显延长,其FⅪ:C和FⅪ:Ag均明显下降,分别为6%和10.7%;其母亲、姐姐、大妹、弟弟、女儿和儿子APTT均稍延长,FⅪ:C和FⅪ:Ag也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为正常对照的50%左右)。基因分析发现先证者F11基因第7号外显子存在c.738G>A杂合无义突变导致p.Trp228stop及第13号外显子存在c.1556G>C杂合错义突变导致p.Trp501Ser;其母亲、姐姐和女儿存在p.Trp228stop突变杂合子,大妹、弟弟和儿子存在p.Trp501Ser突变杂合子;其丈夫和小妹均为野生型。保守性分析结果表明,Trp501在同源物种间高度保守。四个生物信息学软件对该突变的预测结果一致:PolyPhen-2评分结果为1.000分,PROVEAN评分结果为-11.565分,均预示此突变很可能是有害突变;SIFT评分结果为0.00分,预示此突变可影响蛋白质功能;MutationTaster评分结果为0.9999分,预示此突变可引起相关疾病。突变蛋白模型分析显示,在野生型FⅪ蛋白质中,非极性疏水的Trp501含有两个苯环,其主链和Gln512的主链形成1个氢键;当突变为极性亲水性的Ser501后,其两个苯环消失,原有的氢键没有改变,但其侧链与His396的苯环增加了1个氢键,导致蛋白质结构改变。
先证者2的APTT为84.2s/36s,FⅪ:C为3%、FⅪ:Ag为8.6%,其父母的FⅪ:C和FⅪ:Ag也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为正常对照的50%左右)。基因分析发现先证者F11基因第7号外显子存在c.738G>A杂合无义突变导致p.Trp228stop,另外第12号外显子存在c.1325delT缺失突变导致p.L424CfsX8。保守性分析结果表明,Leu424在同源物种间高度保守,MutationTaster评分结果为1.000分,预示此突变可引起相关疾病。突变蛋白模型分析显示,非极性疏水性的Leu424与Pro421之间有一个氢键连接;当突变为极性亲水性的Cys424后,原有的氢键没有改变,但与Pro421又多了一条氢键连接,导致蛋白质结构改变。
结论
先证者1的F11基因第7号外显子存在c.738G>A杂合无义突变导致p.Trp228stop及第13号外显子存在c.1556G>C杂合错义突变导致p.Trp501Ser。p.Trp228stop遗传自母亲,p.Trp501Ser推测遗传自父亲,且与该家系FⅪ水平减低有关。
先证者2的F11基因第7号外显子存在c.738G>A杂合无义突变导致p.Trp228stop及第12号外显子存在c.1325delT缺失突变导致p.L424CfsX8。p.Trp228stop杂合突变遗传自其母亲,p.L424CfsX8杂合突变遗传自其父亲,且与该家系FⅪ水平减低有关。
对两个复合杂合突变导致的遗传性凝血因子Ⅺ(coagulationfactorⅪ,FⅪ)缺陷症患者及其家系成员进行实验室表型和基因突变检测,寻找致病基因并初步探讨其分子致病机制。
方法
采用凝固法检测两个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partialthromboplastintime,APT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含量、凝血因子Ⅷ活性(coagulationfactorⅧactivity,FⅧ:C)、凝血因子Ⅸ活性(coagulationfactorⅨactivity,FⅨ:C)、FⅪ活性(FⅪactivity,FⅪ:C)、凝血因子Ⅻ活性(coagulationfactorⅫactivity,FⅫ:C)和狼疮抗凝物(lupusantieoagulation,LA);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immunosorbentassay,ELISA)检测FⅪ抗原(FⅪantigen,FⅪ:Ag)等指标,明确临床表型诊断。采用DNA直接测序法分析先证者F11基因15个外显子、侧翼序列以及5’端、3’端非翻译区序列,发现突变位点后用反向测序予以证实,并检测家系成员相应的突变位点区域。采用ClustalX-2.1-win软件分析氨基酸突变位点的保守性;用PolyPhen-2、PROVEAN、SIFT和MutationTaster四个在线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突变对蛋白质功能的影响;用Swiss-PdbViewer软件对突变位点进行蛋白模型和氨基酸相互作用分析。
结果
先证者1的APTT为69.6s/36s,明显延长,其FⅪ:C和FⅪ:Ag均明显下降,分别为6%和10.7%;其母亲、姐姐、大妹、弟弟、女儿和儿子APTT均稍延长,FⅪ:C和FⅪ:Ag也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为正常对照的50%左右)。基因分析发现先证者F11基因第7号外显子存在c.738G>A杂合无义突变导致p.Trp228stop及第13号外显子存在c.1556G>C杂合错义突变导致p.Trp501Ser;其母亲、姐姐和女儿存在p.Trp228stop突变杂合子,大妹、弟弟和儿子存在p.Trp501Ser突变杂合子;其丈夫和小妹均为野生型。保守性分析结果表明,Trp501在同源物种间高度保守。四个生物信息学软件对该突变的预测结果一致:PolyPhen-2评分结果为1.000分,PROVEAN评分结果为-11.565分,均预示此突变很可能是有害突变;SIFT评分结果为0.00分,预示此突变可影响蛋白质功能;MutationTaster评分结果为0.9999分,预示此突变可引起相关疾病。突变蛋白模型分析显示,在野生型FⅪ蛋白质中,非极性疏水的Trp501含有两个苯环,其主链和Gln512的主链形成1个氢键;当突变为极性亲水性的Ser501后,其两个苯环消失,原有的氢键没有改变,但其侧链与His396的苯环增加了1个氢键,导致蛋白质结构改变。
先证者2的APTT为84.2s/36s,FⅪ:C为3%、FⅪ:Ag为8.6%,其父母的FⅪ:C和FⅪ:Ag也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为正常对照的50%左右)。基因分析发现先证者F11基因第7号外显子存在c.738G>A杂合无义突变导致p.Trp228stop,另外第12号外显子存在c.1325delT缺失突变导致p.L424CfsX8。保守性分析结果表明,Leu424在同源物种间高度保守,MutationTaster评分结果为1.000分,预示此突变可引起相关疾病。突变蛋白模型分析显示,非极性疏水性的Leu424与Pro421之间有一个氢键连接;当突变为极性亲水性的Cys424后,原有的氢键没有改变,但与Pro421又多了一条氢键连接,导致蛋白质结构改变。
结论
先证者1的F11基因第7号外显子存在c.738G>A杂合无义突变导致p.Trp228stop及第13号外显子存在c.1556G>C杂合错义突变导致p.Trp501Ser。p.Trp228stop遗传自母亲,p.Trp501Ser推测遗传自父亲,且与该家系FⅪ水平减低有关。
先证者2的F11基因第7号外显子存在c.738G>A杂合无义突变导致p.Trp228stop及第12号外显子存在c.1325delT缺失突变导致p.L424CfsX8。p.Trp228stop杂合突变遗传自其母亲,p.L424CfsX8杂合突变遗传自其父亲,且与该家系FⅪ水平减低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