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有企业尤其是国有垄断企业把握着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在市场经济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一方面,国有垄断企业承担着国家战略、国计民生和宏观调控等方面的特殊职能;另一方面,国有垄断企业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经济目标。因此,国有垄断企业总是在国家公共目标和企业盈利目标之间权衡。但近年来,国有垄断企业效率低下、创新能力不足、“政企不分”、腐败现象频发等问题日益严重。为了改善国有垄断企业的现状,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了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方向,这充分说明了国有垄断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本文在梳理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成果后,归纳了国有垄断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的意义与特点。首先,分析国有垄断企业发展现状,包括国有垄断企业的定义、特征和行业分布;其次,指出国有垄断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的意义在于盘活国有资产并促进国民经济增长、规范国有资产监管、完善国有垄断企业的治理结构;最后,通过与竞争性国有企业的混合所有制对比,得出国有垄断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的特点,包括“一企一策,分类监管”的方式、采用混改路径多样化、增值保值国有资本的策略及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企更加重视国有垄断企业的混改项目等。随后,本文对国有垄断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进行了供求关系分析。首先,明确研究对象是行政性国有垄断企业;其次,归纳国有垄断企业混合所有制供给的影响因素,即混合所有制设计成本、实施安排的预期成本、国有垄断企业高层的行政级别、国有垄断企业的传统观念、利益集团以及社会科学知识等;最后,分析了作为需求方的民营企业的混合所有制变迁需求形成的原因,即规模经济、外部性、克服对风险的厌恶以及市场失灵和不完善市场的发展等。在供求分析的基础上,本文进一步从两方面论述国有垄断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合理度影响因素与路径。一方面,分析国有垄断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的合理度,指出了影响合理度的因素,即影响力因素、控制力因素、参与力因素等;另一方面,通过分析发现,在新设增量上,通过PPP(公私合作伙伴关系)路径实现混合所有制改革,在改革存量上,通过增资扩股(即民资、外资直接入股)、资本市场、员工持股或管理层持股等路径实现混合所有制改革。通过上述分析,本文认为政府在国有垄断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的过程中,可发挥以下作用:一是政府强制性的制度供给为国有垄断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提供了良好的制度环境;二是作为本轮改革的重要参与者,政府的行政权威促进了国有垄断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基于以上两大作用,本文进一步提出了加强国资委监督管理体制建设,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健全现代产权制度及营造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等保障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