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些年来,特别是教育精准扶贫政策惠及,我国贫困地区教育事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农村劳动人口平均受教育水平普遍得到提升,但城乡教育差距仍然巨大。造成教育差距的部分主要原因在于代际间教育流动性较低,低教育层次家庭难以实现教育的向上流动,从而导致社会阶层固化现象严重,尤以农村地区为主。本文欲通过父母教育背景这一视角研究影响子代教育成就的规模大小及作用路径,这对弱势群体打破人力资本持续低下的桎梏,摆脱贫困的代代相传有着重要意义。文章基于教育代际传递等相关理论,利用2017年西北师范大学“精准扶贫与区域发展研究中心”在甘肃省片区贫困县进行的农村社会调查数据,采用描述统计、转换矩阵、有序logistic回归以及路径分析对教育代际传递的规模、影响因素及传递路径等进行深入探究,并得出以下结论。首先,父代及子代的教育分布现状呈现出子代优于父代、男性优于女性、低龄优于高龄、非贫困优于贫困的特征;其次,父亲、母亲分别与子代之间的教育代际向上流动率为48.26%和58.18%,固化率分别为27.10%和20.49%,依据家庭人均纯收入(3000元)为界将样本整体划分为贫困家庭和非贫困家庭后发现,父代在低教育层次,贫困家庭的教育代际传递性更强,在高教育层次得出相反结论;第三,实证结果显示父亲教育对子代教育的正向影响显著大于母亲,具体表现为:当父亲学历为小学、初中、高中时,子代接受高等教育的概率分别增加7.84%、14.66%、19.97%,当母亲学历处于这些阶段时,子代为高等学历的概率分别增加2.87%、12.65%和14.12%;第四,分样本来看,婚姻学历匹配、家庭经济状况恶劣会强化教育的代际传递;第五,家庭社会资本与经济资本是教育代际传递的重要影响路径,从父亲角度看,中介效应可以解释总效应的15.77%,从母亲角度看,可以解释11.05%,且社会资本的中介效应强于经济资本;最后,针对文章结论提出增强弱势群体教育代际流动性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