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制定中医证候调查表,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中医证候进行调查,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为中医药研究提供临床及流行病学资料,为新药的开发提供依据。 方法:采用中医证候调查表对2010年11月~2011年9月间甘肃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和兰州石化总医院门诊及住院患者进行调查。中医证候调查表按照《中药新药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及《血瘀证诊断标准》制定。调查内容包括患者的人口学资料、基本体查、病史、症状、颈动脉粥样硬化彩色多普勒描述、中医证型等。将调查数据运用Epidata3.1软件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总结出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医证候的分布规律。 结果:①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患病率也呈现逐步递增的趋势,年龄越高,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患病率也越高。②本组研究病例中,年龄、性别、病程在各证型间的分布无显著性差异(P>0.05)。③通过对本组253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临床调查,结果显示肝肾阴虚证、痰瘀互阻证是常见证候。主要症状表现为眩晕、胸闷、膝软、腰酸、胸痛、呕恶痰涎等。④内-中膜厚度(左侧)以肝肾阴虚证发生率最高,共34例,内-中膜厚度最大值发生在阴虚阳亢证组,进一步利用LSD进行两两比较,结果显示脾肾阳虚证与其他七种证型在内-中膜厚度(左侧)具有显著性差异。⑤内-中膜厚度(右侧)以肝肾阴虚证发生率最高,共31例,内-中膜厚度最大值发生在肝肾阴虚证、气阴两虚证、痰瘀互阻证组。⑥斑块形成(左侧)以肝肾阴虚证发生率最高,共50例,斑块面积(长×宽)最大值发生在气滞血瘀证组。⑦斑块形成(右侧)以肝肾阴虚证发生率最高,共42例,斑块面积(长×宽)最大值发生在阴虚阳亢证组。⑧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以本虚类证候为多,标实类证候较本虚类证候少。 结论:①虚、痰、瘀是导致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的病机。②本组研究病例中,年龄、性别、病程在各证型间的分布无显著性差异(P>0.05)。③颈动脉粥样硬化中医证型分布以肝肾阴虚证和痰瘀互阻证较多见。④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以本虚类证候为多,标实类证候较本虚类证候少。⑤CAS患者主要症状表现为眩晕、胸闷、膝软、腰酸、胸痛、呕恶痰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