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颞叶癫癎是最常见类型的成人部分性癫癎,其癎性发作的表现形式属于复杂部分性发作。在内科难治性颞叶癫癎的患者中,海马硬化是最常见的神经病理学改变。一个多世纪以前,人们就已发现原发性颞叶癫癎与海马硬化有关,随着诊断和神经影像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两者的关系更趋明朗化。 海马硬化的形成可能是一复杂的动态演变过程,最初的病灶由于儿童期长时间抽搐、产伤等脑部事件引起,经过一个长期的过程,神经元发生移行,奠定了致癎灶,兴奋与抑制之间的平衡关系被破坏,而长期、反复的癎性发作又会加重神经元的脱失,两者形成了恶性循环。 幼年期长时间的癎性发作在个体的生长发育过程中会对其个体产生什么样的远期影响,一直是人们非常关注的问题。为探讨生命早期长时间的癎性发作对成年后海马结构有何影响,本实验采用氯化锂-匹罗卡品致幼鼠癫癎持续状态(SE)模型,确证幼鼠早期SE后海马结构的病理形态学改变及其相关即早基因的表达,并应用Timm组织化学染色法进行苔藓纤维发芽(MSF)方面的观察。一部分致癎幼鼠持续追踪观察至成鼠阶段,以探讨幼鼠早期SE后对海马结构的远期影响,旨在为海马硬化与颞叶癫癎的因果关系研究方面提供客观的基础实验观察依据。 方法 1.氯化锂-匹罗卡品致癎幼鼠脑内C-JUN和C-FOS蛋白的表达生后15~20天健康Wistar大鼠的幼鼠66只,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地西泮干预组和致癎组。后两组再按存活时间分为1h、3h、6h、24h和72h组。观察各组幼鼠的抽搐行为改变。进行脑灌注固定及其石蜡脑片标本制备;采用SABC法进行C-JUN和C-FOS免疫组化染色。在光学显微镜下对HE染色的海马结构和大脑皮质区进行形态学观察,以及计数C-JUN和C-FOS免疫反应OR)阳性细胞。 2.氯化程一匹罗卡品致幼鼠SE后其海马结构损害的形态学观察及MTh的研究 健康Wistar大鼠的幼鼠54只,随机分成生理盐水对照组、地西洋干预组和致瘸组。分别对海马结构的CAI区人A3区和齿状回进行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和Tinun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对Tirnm组织化学染色切片根据评分量表进行半定量评分,观察MSF现象。 3.幼鼠早期SE与成鼠后海马硬化关系的研究 健康Wistar大鼠的幼鼠54只,随机分成生理盐水对照组、地西洋干预组和致病组,按组别分别处理后的幼鼠一直喂养至成鼠阶段抢0-90天入到成鼠期后再分别对海马结构进行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和Tinun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确证有无海马硬化现象。 结 果 互.氯化钾一匹罗卡品致幼鼠SE后其抽搐行为的观察生理盐水 对照组的幼鼠无任何的抽搐发作迹象;地西伴干预组的幼鼠绝大多数无抽搐发作,个别有兴奋表现和I级以下的抽搐发作;致病组的幼鼠达到V级发作的占的%。 2.C-JUN表达的时程及部位注射匹罗卡品lh后在海马结构和大脑皮质的大部分区域出现少量C-JUN IR阳性细胞,注射后3 h可见强烈表达,并达到高峰。在6 h后其表达开始减弱,24 h后明显减少,在72 h后近乎生理盐水对照组的程度。 3.C-FOS表达的时程及部位注射匹罗卡品lh后海马结构和大脑皮质的大部分区域出现少量C-FOS IR阳性细胞,注射后3 h开始增多,在6h后可见强烈表达,并达到高峰。其表达在24h后开始减弱,并逐渐减少,在72 h后近乎生理盐水对照组的程度。 4.地西洋干预组幼鼠的海马结构和大脑皮质区有少量的C-JUN和C-FOS IR阳性细胞,但比生理盐水对照组的数量略多一些。 5.在海马结构区的C-JUN和C-FOS IR阳性细胞计数明显高于皮质区。 6.光学显微镜观察,在致病组幼鼠的CAI区人A3区及齿状回可见到 ·2· 许多神经元发生变性和坏死。星形胶质细胞胞体增大,胞浆淡染人 区未 见明显的改变。生理盐水对照组的海马结构和大脑皮质区未见任何损害性 改变;地西洋干预组仅有2只见到脑细胞轻度肿大。 7.超微结构观察致病组幼鼠海马结构区的神经元胞体浓缩变性,核 膜不规则内陷,线粒体呈空泡状,周围胞质电子密度减低。生理盐水对照组 和地西排干预组无明显的超微结构改变。 8.Timm组化染色观察MFS现象与生理盐水对照组和地西洋干预组 相比较,致病组的 CA3区锥体细胞层和起层卜traturn oriens)可见明显的 MTh;在齿状回的内分子层可见明显的 Tirnm染色颗粒。致病组的 CA3区 和齿状回MFS评分明显高于另外两组。 9.致瘸幼鼠发育至成鼠后其海马结构的损伤改变仍持续存在,其超微 结构的改变基本同幼鼠早期的损伤性改变,但程度相对较轻。 10.致瘸幼鼠发育至成鼠后在 CA3区仍可见到明显的 MFS;CA3区 Tirnm染色评分明显高于幼鼠期。在齿状回,三组几乎都少见有Tinun染色 颗粒。一部分致病幼鼠发育至成鼠后未发现海马结构的神经元损害和MFS 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