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务报》与近代法律思想的传播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mem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时务报是维新变法时期影响力极大的一份国人自主创办的报刊,它以其独特的视角和职业敏锐性对近代法律思想的传播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并打下了良好的受众基础,形成了变法的导向。   时务报对近代法律思想的传播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时务报以其自身为法律不遗余力地宣传,不管是报刊本身内容的选取上还是形式宣传的灵活性上,它都紧紧围绕变法图强这个宗旨,对维新变法有着直接推动作用。第二,时务报虽然于1898年停刊,但是它带动形成的国人办报风潮,加上二十世纪初期社会立宪思潮,这种舆论鼎沸的现象都使得报刊与近代法律思想的结合更加紧密。另外,时务报存续期间良好的报刊发行量使民众养成了阅报的习惯,同时,时务报馆还出版一系列法律书籍,这不仅开了后来报馆出书的先河,更是为法制变革时期译书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间接促进了清末立宪与法律改革的进行。第三,时务报作为维新期间一份深受民众喜爱的报刊,在它对近代法律思想的强烈关注下,民众也于无形中提升了自己的法律意识,紧随其后的报刊接踵而起,更催生了成熟宣传法律思想的报业市场,总而言之,它对近代法律思想的宣传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
其他文献
本文以产生于土家族的《黄四姐》为研究对象,在前辈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利用以有的研究成果和资料,拟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的大背景下,在对土家族民间文艺“黄四姐”多次田
学位
在近代中国法律发展的进程中,中国的法律体系也经历了一个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过程。但这一过程是如何发生的,其决定性因素是什么,产生了怎样的历史后果,学术界一直缺乏深入的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简称“人民政协”或“政协”,是中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一基本政治制度的重要政治形式和组织形式。建国60年来,人民政协开
19世纪末20世纪初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外无独立内无民主,先进的中国人试图寻求“主义”救国救民,于是乎各种外来的“主义”纷纷涌入中国。时人都以谈论和研究“主义”为时
邱联恭是我国台湾著名的法律学者,台湾大学教授。他的学说自成一体,特别强调“法是当事人实体利益与程序利益的平衡点”,以宪法上的基本权为切入点,探讨民事诉讼法与宪法的联
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如何解决或是缓解这种现象,需要更深层次的探索和研究。大学生需要就业,需要有长远意义的就业,更需要有把握的就业。作为高校,更应该
幼师虐童案件频发,《刑法修正案(九)》未实施之前,虐待罪的主体限于家庭成员,刑法中没有合适的罪名来处理此类案件。多数案件以行政处罚或者民事赔偿的方式结案。《刑法修正
近几年,恢复性司法理论已经逐渐出现在我国的刑事诉讼理论和现实司法实践中。但是与国外相比,我国对恢复性司法的研究和认同还处于一个起步阶段。很多学者在探讨恢复性司法的
当前对少数人群体权利的保护是国际人权保护的重要内容之一,但是在该问题上还存在诸多引发争论的东西,比如说少数人概念。在世界范围内,各国保护少数人群体权利的力度和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