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评价中医适宜技术联合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对青少年轻度近视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在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门诊就诊,确诊为轻度近视并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青少年患者75例(150眼)作为此次研究的样本量,按照就诊日期及顺序编号,用随机数字表将样本分为观察组A组25例(50眼),对照组B组25例(50眼),对照组C组25例(50眼)。观察组A组使用中医适宜技术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评价中医适宜技术联合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对青少年轻度近视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在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门诊就诊,确诊为轻度近视并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青少年患者75例(150眼)作为此次研究的样本量,按照就诊日期及顺序编号,用随机数字表将样本分为观察组A组25例(50眼),对照组B组25例(50眼),对照组C组25例(50眼)。观察组A组使用中医适宜技术联合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治疗,对照组B组使用中医适宜技术进行治疗,对照组C组使用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治疗。中医适宜技术:(1)针刺(主穴:双侧太阳、攒竹、鱼腰、四白、瞳子髎、丝竹空;配穴:双侧合谷、内关、足三里、阴陵泉、三阴交、光明。每次留针30分钟,隔日1次);(2)耳穴压豆(双侧眼、肝、肾、脾、目2。每日按压3次,每次按压持续3分钟)。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施图伦):每次1滴,滴双眼,每日1次。三组均以4周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两个疗程,观察三组患者的裸眼视力(Uncorrected visual cuity,UCVA)、屈光度、调节幅度(Amplitude of accommodation,AOA)及眼部症状积分并进行记录,分别进行组内、组间、治疗前后对比。采用SPSS26.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与分析。结果1一般资料:本研究共纳入病例75例(150眼),A组25例(50眼),B组25例(50眼),C组25例(50眼),治疗前三组病例的性别、年龄、病程均无明显差异(P>0.05),故三组具有可比性。2裸眼视力(Uncorrected visual cuity,UCVA):三组治疗前UCVA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经过两个疗程的不同治疗:三组治疗后UCVA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屈光度:三组治疗前屈光度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经过两个疗程的不同治疗:三组治疗后屈光度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调节幅度(Amplitude of accommodation,AOA):三组治疗前AOA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经过两个疗程的治疗后,A组、B组、C组治疗前后AOA比较,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三组间AOA改善程度比较:A组优于B组,A组优于C组,B组与C组无差异。5眼部症状积分:三组治疗前眼部症候积分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经过两个疗程的治疗后,A组、B组、C组治疗前后眼部症候积分比较,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三组间眼部症候改善程度比较:A组优于B组,A组优于C组,B组优于C组。6总体疗效分析:将三组治疗前后的裸眼视力(UCVA)、屈光度、调节幅度(AOA)及眼部症状积分进行综合统计分析得出:A组显效14眼,有效29眼,无效7眼,总有效率为86.0%;B组显效12眼,有效32眼,无效6眼,总有效率为88.0%;C组显效12眼,有效32眼,无效6眼,总有效率为88.0%。三组总体疗效比较P>0.05,三组间疗效无明显差异。结论1中医适宜技术联合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单纯运用中医适宜技术以及单纯使用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这三种治疗方案均可不同程度改善青少年轻度近视的调节幅度以及眼部症状、维持原有裸眼视力及屈光度。2单纯中医适宜技术与单纯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相比,在改善患者眼部症状方面有明显疗效,但在改善UCVA、屈光度、AOA方面二者无明显差异。3三种治疗方案对青少年轻度近视的疗效无明显差异。
其他文献
目的:本课题采用随机对照研究,通过对胃肠合募配穴针刺后对中风后功能性便秘患者的CCS积分、PAC-QOL积分、大便性状评分变化的观察比较,从而探究其临床效果,希望能对针刺治疗中风后便秘给予一定的理论支持和方法参考。方法:本实验为随机对照临床疗效试验,纳入病人为天津中医药大学一附院住院病人,将筛选合格的62例中风后功能性便秘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31例。两组患者均予西医内科常
目的:明确“通关利窍”针刺法对前、后循环脑梗死后吞咽障碍的治疗效果、差异及影响因素,为不同闭塞责任血管患者预后的初步评估提供依据,并为探讨“通关利窍”针刺法的作用特点补充证据。方法:本研究病例来源于2020年6月-2021年1月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病区住院患者,共收集脑梗死后并发吞咽障碍受试者108例。依据脑梗死后的临床表现、颅脑CT/MRI/MRA所见梗死病灶位置,结合英国牛津郡卒
目的:本研究在“醒脑开窍”针刺疗法的基础上,观察补缓泻急针法对治疗中风后足内翻的疗效,以期丰富相关的临床治疗方案。方法:本临床研究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2月在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收治的中风后足内翻患者,共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方法将患者分组:对照组30例,治疗组30例。两组患者入组后均予基础治疗(包括中风病药物治疗、“醒脑开窍”针刺治疗和常规护理),对照组选用传统针刺手法,治疗
目的:评价温针灸次髎穴为主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法的优效性,以期丰富痛经治疗方案。方法:本研究病例全部来源于2020年10月至2021年3月天津中医药大学在校女大学生原发性痛经的病人66例。随机分组后,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3例。两组选穴相同,为次髎、三阴交、地机、关元。治疗组在普通针刺的基础上,次髎穴加用温针灸。两组均于月经来潮前5~7天开始治疗,1/d,连续治疗5d,治疗3个月经周期。中医痛经症状总积分
目的:通过观察醒脑开窍刺法联合经筋刺法、闪罐法治疗脑卒中后中枢性面瘫的临床疗效,为卒中后中枢性面瘫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纳入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临床部第十三病区符合研究标准的住院病人62例,按照随机分组原则根据患者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1例。两组均给予醒脑开窍针刺法及脑卒中常规内科治疗,对照组予经筋刺法针刺患侧面部,在此基础上,观察组于针刺治疗起针10min后给予面部闪
目的:基于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s-fMRI)技术,观察健康受试者廉泉穴针刺干预前后脑部自发功能活动变化,分析针刺对皮质吞咽中枢网络的影响,探讨廉泉穴针刺功效可能的中枢机制。方法:本研究纳入健康受试者20例,男女各10例,年龄23~33岁,均为右利手。研究通过了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伦理审查委员会批准(批件号:TYLL2021[K]字005),所有受试者试验前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研究采用自
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与评估《灵枢》恢刺结合醒脑开窍针法治疗脑卒中后下肢痉挛性瘫痪(SPAS,Spastic Paralysis After Stroke)的疗效,并与常规针刺结合醒脑开窍针法进行对照研究,以期为脑卒中后下肢痉挛性瘫痪探索一种新且有效的综合治疗方法。方法:根据随机对照原则将符合研究标准的受试者分为恢刺组和对照组(常规针刺组),两组均予内科对症治疗和醒脑开窍针刺治疗,恢刺组采用恢刺法治
目的:通过观察温阳化浊法对脾肾阳虚湿浊内蕴型反复种植失败(Repeated implantation failure,RIF)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endometrial receptivity,ER)相关指标及胚胎解冻移植(Frozen-thawed embryo transfer,FET)周期的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早期流产率、持续妊娠率的影响,探究温阳化浊法改善RIF患者ER及妊娠结局的安全
目的:探究真实世界环境下针灸综合疗法干预中风病合并假性球麻痹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营养状况,为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提供有效的治疗方案。方法:本研究为真实医疗环境下的前瞻性队列研究,共收集中风患者414例,其中,中风合并假性球麻痹患者206例,中风未合并假性球麻痹患者208例,所有病例均源于我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期间符合研究标准的住院患者。中风患者均给予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合并假性球麻痹患者
研究背景:随着人民水平日益提升,痛风病的患病率逐年上升,痛风早期症状不明显或症状发作后可自愈,容易被忽视,并且多数痛风患者血尿酸水平没有得到有效控制,随着病程进展,痛风可造成关节、血管、肾脏等损害。其中痛风性肾病(Gouty Nephropathy,GN)是痛风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引起痛风性肾病的因素除血尿酸水平以外,仍可能存在其他因素,如病程、年龄、吸烟、饮酒、血压、血糖、血脂等。有研究表明中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