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历史上,儒家思想自汉武帝将其定为一尊之后,一直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而随着两汉之间佛教的传入、道教的产生,儒、道、佛三者之间的关系就始终处在既相互竞争、排斥,又相互吸收、融合的状态之中。从魏晋南北朝经隋唐五代至宋元明清几个时期,“三教”之间的关系经历了从三教一致、三教鼎立到三教融合这样一种从形式到内质的演变。宋元道教在三教融合背景下,大量吸收儒佛思想完成了由外丹向内丹的转变,并使内丹道教发展成熟。本文主要通过对魏晋南北朝以来三教关系的回顾,进而探讨宋元三教关系形成的背景、宋元三教关系的特点、宋元道教代表人物对三教关系的认识和主张、宋元三教关系对本时期以及对后世道教发展产生的影响,以期对宋元时期的三教关系状况及其对道教发展的影响能有较深入和全面的认识。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儒道佛产生冲突融合的第一个时期,这一时期的“三教一致”论主要是强调三者的社会教化功能相同一致,三教并未有更深层次理论上的融合,但三教同源一致的认识为后世“三教”在理论上的相互融摄准备了良好的条件。隋唐思想领域的三教融合在魏晋南北朝三教一致思想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发展,不仅从社会功能的角度强调三教的一致性,而且进行了理论上的相互融合,从前一时期重政治功能的趋同的局面发展到理论层面的融会贯通。儒道佛关系发展到宋元时期,三教在理论上进行深层次融合的时机和条件都已经具备。从整个社会各阶层对儒道佛的态度来看,上有统治者倡导,下有文人士大夫、道士、佛教徒的应和,使三教融合的外在力量非常强大。再从三教发展的内在因素来看,儒佛道思想经过长时期的磨合,相互学习借鉴的成份加重,至此已趋向于向深层次的宇宙本体论、心性论上去寻找三教合一的契合点。宋代是道教发展的隆盛时期,此时道教不论在教理、教义,还是思想体系上都日臻成熟和完善,建立起了以内丹为主要内容和特点的道教理论体系——这是道教吸收和融摄了儒家和佛教尤其是佛教哲理的基础上建构的理论新体系。元代道教在内丹理论上进一步的发展。宋元时期出现了众多的道教理论大家:首开宋朝“三教合一”先河的陈抟、将内丹道教发展完善臻于成熟的张伯端、金丹南宗的实际创始人白玉蟾、全真道的王重阳、道兼南北学贯三教的元初倡“三教合一”的代表人物李道纯等,在他们的思想中有着突出的融会三教的思想,这既是对当时时代思潮的应和,更是道教自身发展的需要。通过分析道教代表人物的“三教合一”观,可以从中把握在宋元道教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的思想因素,并揭示宋元道教融合儒佛尤以吸纳佛教为主的特点。宋元儒道佛在理论上的高度融合对道教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不论是宋金时期产生的新道派,还是在天师道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正一道,在三教融合的历史背景下,其吸儒纳佛的特征更为突出。尽管各道派在融摄儒佛二家时侧重点有所不同,如太一道、真大道、净明道对儒家思想的吸取明显多于摄取佛教思想,儒化色彩极浓,而全真道则比较多地吸收了佛教禅宗思想,援禅入道,禅化色彩明显,但各道派都是以融合三教理论为自身的发展基础。它们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不断地向伦理化与世俗化的方向发展,受佛教义理的影响,道教的哲理化水平得到极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