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颅脑交通伤患者的临床分布特点,分析颅脑交通伤合并多发伤患者损伤部位及其损伤程度的分布,探讨不同损伤部位及程度对此类患者预后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8月31-2010年8月30收治入院的2163例颅脑交通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患者的年龄、性别、入院日期及时间、诊断、CT检查结果、受伤机制、职业、转归等,多发伤患者按部位分为,颅脑、颌面部、胸部、腹部、骨盆、四肢、脊柱7个部分。具体到脏器主要包括肺、肝、脾、肾四个相关因素。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各因素对颅脑外伤合并多发伤患者预后的影响。颅脑部分:对于第二次CT上出现新的病灶,或者首次CT上的出血病灶扩大超过25%定义为进展性血肿。脏器损伤:肝、肺、肾损伤按美国创伤外科协会(AAST)制定的标准,脾损伤按我国制订的Ⅳ级分级法(2000年第六届全国脾脏外科学术研讨会,天津)。患者入院伤情按GCS评分分为4级,即轻(GCS13-15分)、中(GCS9-12分)、重(GCS6-8分)、特重(GCS3-5分),出院时按GOS评分分为3级,即死亡组(GOS1),预后不良组(GOS2-3),预后良好组(GOS4-5)。
结果:2163例交通事故引起的颅脑外伤患者平均年龄45.37±15.93岁,男女比为3.28∶1,以青壮年居多,时间多发生在二季度初以及三季度末。一天之中以晚上21点到23点之间发生率最高。摩托车及汽车是致伤的最常见交通工具。1026例多发伤患者总体平均年龄47.25±15.83岁,以中青年为主(15-60岁占78.07%)。轻度颅脑外伤患者较多,占58.87%。
颅脑损伤部分:以脑挫伤、颅底骨折和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常见,分别为723例(占70.47%)、622例(占60.62%)、580例(占56.53%)。2009年8月31日-2010年8月30日一年收治入院613例患者中,发生进展性血肿的患者为80例,占脑外伤患者的13.1%,85%的患者多发生在24小时以内。Spearman分析表明进展性颅内血肿与GCS呈负相关(p<0.05),与脑挫伤、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脑内血肿及颅骨骨折呈正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脑挫伤、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脑内血肿及颅骨骨折是进展性血肿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
其他部位损伤:以胸部、四肢、颌面部最常见,分别占46.69%、40.94%、35.19%,腹部、骨盆、脊柱损伤发生概率则较小,分别占4.39%、4.29%、12.87%。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表明GOS与GCS(r=0.711,p<0.01)、颌面部损伤(r=0.133,p<0.01)呈显著性正相关;与年龄(r=0.098,p<0.01)、胸部损伤(r=-0.324,p<0.01)、腹部损伤(r=-0.173.p<0.01)呈显著性负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OS与肺损伤、年龄呈独立负相关,与GCS呈独立正相关。年龄、GCS及肺损伤是预测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在交通管理方面,应加强对人们特别是低文化群体的道路安全教育,适当限速及改进车辆设计。入院患者低GCS评分、高龄、严重肺挫伤需加强监护,处理不及时往往预后不良。对于颅脑外伤者,特别严重脑外伤的患者或有脑挫伤、硬膜外/下血肿、脑内血肿及颅骨骨折的患者,应注意其进展性颅内血肿发生的可能。对于颅脑外伤合并其他部位损伤的患者,不但要注重颅脑外伤的病情,还要注重其他部位合并伤的病情,特别是胸腹损伤。正确评估和监测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合理的处理颅脑损伤和合并伤,在救治过程中形成整体观,掌控大局,分清先后主次,全程防治并发症。关注患者的心理状况和早期康复训练。能够促使颅脑交通伤损伤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提高患者的生存率,降低致残率,从而提高整体生存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