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将会进一步改变经济主体的行为和方式,利率的变化对于经济的变动也是有着比较大的影响。动态随机变化和均衡构建模型是由企业、金融、家庭、中央银行等各个部门结合构建的,在发展的市场化中,对于货币的冲击以及对贷款、存款等方面都会有着很大程度的影响。对经济有着负面影响的因素包含三个方面货币冲击、需求冲击和利率冲击。这三个反方面给经济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导致了很不好的影响,但是有两个方面对于经济的发展是可以带来好的方面影响,它是技术冲击和贷款冲击这两方面,就技术冲击来说,它是依附着利率市场的增加而不断增加的,两者呈现正比例的关系;然后是贷款冲击,它是依附着利率市场化的不断增加呈现下降趋势的,是负相关的关系。在大的社会环境下利率不断的市场化甚至完全的市场化,是分析利率以及宏观经济的变化在不断地变化的,要想使这个市场的经济环境得以改善,提高货币政策是最好的选择,它有着传导效果和调控效率的结果的完美好处。利率市场化是经济条件下经济与金融的主要媒体,主要的效应就是发挥和依赖于较好的市场环境的变化,要先改变或者稳住这个经济,首先要建立制度,只有建立健全的制度,在经济变化的条件下利率的价值才可以展现,依附着市场机制货币的价值才能够很好地体现出来,能够按照市场的规律来进行变化。要想对利率变动进行跟踪和判断,就要做到有独立的市场主体,独立的市场主体可以方便掌控和决策,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反应社会、经济、利率实质的要求,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灵敏的做出选择和判断。要想使市场的主体得以体现出来,必然要求金融市场体系完善,只有完善的金融市场体系,市场主体就得以展现。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利率作用发挥、建立健全市场机制、独立的市场主体等因素都要具备,三者相辅相成,共同作用,共同保证完善的市场体系。在利率中阶段性的变动促使利率市场化在合理的轨道上稳健的发展着,为利率市场化改革道路上铺好了基石。利率市场化经历三个阶段后不断的稳健。第一阶段是1980年到1989年之间,本阶段最能体现利率市场化的发展就可以进行调整,改变了中国一直低水平的利率市场的现象。第二阶段就是1990年到1992年,这一阶段最突出的贡献就是结构的变化,利率市场化的结构变得简便、利率之间的关系更简便。利率在资源配置和宏观调控方法上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在1989年到2000年,这一阶段的变化就是利率水平趋于合理,利率水平结构逐渐的清晰。利率与金融机构、银行存款利率、金融市场的利率的变动也是比较大的,货币市场利率也依附着银行存款利率的变动而变动,但是由于货币市场交易的品种是比较少的,交易覆盖的面积也是比较大的,货币市场还是不能够成为中国有效传导机制的主要渠道。宏观经济受到利率的影响是比较小的,名义利率和GDP的增长也是呈现出了正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