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以广东省内麒麟舞习俗为考察对象,立足于民俗主义理论,探讨由麒麟舞表现出来的地域文化的变迁过程;通过分析麒麟舞习俗在传统社会和全球化时代中的发展进程,明确传统社会中地域文化所发挥的作用与现代化社会中在地域差异、商品化作用下地域文化功能的转变;进而探究民俗的本质意义。 在传统社会中,广东各地域复杂的自然条件与社会环境造就了既具有一致性又呈现出多样性特质的麒麟舞习俗。它反映出民众对于吉祥如意、平安快乐的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满足了民众的心理需求;麒麟舞是所有民众都可以随意参与的具有广泛性的活动,具有娱人娱己的娱乐功能和维持社区秩序、强化社区凝聚力的功能。同时,麒麟舞也是封建社会国家、地方政治权力强化自身的统治、统一意识形态的工具。这是出现于近代的民俗主义现象。 在进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现代社会里,广东各地的麒麟舞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有的地方的麒麟舞在观光和振兴地域经济以及国家文化政策的驱动下发展迅速,它们活跃于各种民间艺术展演和文化节等活动,成为了地域文化的代表,麒麟舞自身呈现出观光化和舞台化的趋势,其中表现最为突出的就是东莞樟木头镇和番禺黄阁镇的麒麟舞;相对而言,有的地方的麒麟舞则发展缓慢,甚至呈现衰落的迹象。 随着时代的变迁,现代社会中的麒麟舞的功能已经发生了转变,在以麒麟舞为代表的地域传统文化与观光、文化政策、地方政治权力、文化精英、民众的互动中,传统成为各种力量表述自己的媒介物。民俗文化已经不是由地域居民维持的“存在的文化”,而是由与地域有关联的人和机关讲述的“表述的文化”。民俗文化作为曾经包含着多种意义的象征已经随着孕育它的生态背景的消失而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因地域的差异化和商品化驱动下的周而复始的反复制作的过程,这一过程也是当地民众自我认同意识的形成过程。这是现代社会中普遍存在的民俗主义现象。 可见,民俗文化一直都是与政治、经济、民众生活紧密相连的,纯粹的民俗是不存在的,同时民俗不是某种静态的表象,而是一个被反复制作的动态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