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VEGFR)是抗血管生成治疗的主要靶点。我国自主研发的小分子抗血管生成制剂阿帕替尼在乳腺癌中的应用初见成效,但关于其在多线治疗后的晚期乳腺癌患者中的临床疗效目前仍缺少大量临床数据。本研究旨在回顾性分析阿帕替尼在多线治疗失败的晚期乳腺癌患者中的临床疗效及其相关不良反应。 资料和方法:纳入2016年3月至2018年2月协和医院肿瘤中心收治的所有多线治疗失败且应用阿帕替尼治疗的晚期乳腺癌患者,收集临床资料,并随访药物相关不良反应,主要观察指标为:PFS、OS、ORR和DCR。所有患者阿帕替尼的起始用量均为250mg/天。采用比率和百分比对患者基线特征、脑转移患者疗效、P53突变患者疗效加以描述;采用Kaplan-Meier法、Log-rank分析不同分子分型、治疗方案对PFS的影响;采用卡方检验、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对DCR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以确定独立预后因子。 结果:2016年3月至2018年2月肿瘤中心接受阿帕替尼治疗的多线治疗失败的晚期乳腺癌患者共计61例,中位PFS为4.5个月(95%CI3.0-6.0月),中位OS为11.5个月(95%CI7.9-15.1月),ORR为23.0%,DCR为72.1%,最常见的治疗相关非血液学不良反应是高血压(49.2%)、手足综合征(39.3%)和乏力(32.8%)。合并脑转移患者16例,颅内转移灶ORR为25.0%,DCR为68.8%。行NGS检测的有11例,其中合并P53突变的有5例,ORR为0%,DCR为20%;P53野生型的有6例,ORR为50%,DCR为100%。单因素、多因素分析中,出现高血压是疾病控制率高的独立预后因子。 结论:阿帕替尼在多线治疗失败后的晚期乳腺癌患者中有良好的疗效和耐受性;对脑转移灶有临床获益;合并P53突变的患者临床疗效更差;高血压是疾病控制率的独立预后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