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申报》作为中国近代史上最有势力、影响最大、历史最悠久的中文报纸,它“百科全书式”的记载为现今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挖掘历史真相的史料,它由外商筹资创办。1872年诞生于上海。之所以要研究本年的论说,就是要具体研究申报1905年《申报》改版后言论的走向,立场到底如何转变,这是学界研究的空白。之所以要研究1905年改版,是因为此次改版奠定了以后论说的基本方向,本文首先简要概述1905年《申报》改版的重大意义,以引起应有的重视,然后对《申报》这一年来几个重大的议题设置,通过其每一期的论说进行分析和挖掘,试图勾勒出《申报》改版后的政治倾向,梳理出1905年社会言论的历史变迁,追寻历史的真迹,引起后人的思考。对于《申报》的评论,后人对其的评价往往有失偏颇,认为《申报》只是一份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商业性报刊,其先进的通讯手段决定了它的新闻报道能够超越同行,成为行业的佼佼者,但其言论却成为后人诟病的地方。持论保守、观念落后,没有锋芒,不触动当局的言论底线,明哲保身,成了《申报》的标签,这种定性的分析影响了《申报》在中国传播史上的历史地位,其实则不然,《申报》自创办以来,言论的地位就很重要,《申报》历届主笔向来重视言论对社会舆论的影响。《申报》的评论视域极其广阔,1905年《申报》几乎对所有这一年发生的重大议题都或多或少发表了自己的评论和见解,给予了相当的关注度,如日俄战争问题、抵制美货运动问题、立宪问题、大闹会审公廨案问题等等。这些言论固然存在其阶级的局限性和历史的局限性,但总体来说持论客观公正,言论开明开放,爱国之情溢于言表。本文认为《申报》1905年改版使言论发生了重大变化,改变了黄协埙时期保守的立场,与当时的维新变革的主潮流开始吻合。此次改版的重要性不亚于1931年的大改革,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不仅使《申报》转危为安,让其能够顺利的发展下去,对于中国新闻界也是一个巨大的进步,这种进步体现了两类报刊的“互动”,这是中国新闻界发展进程中有别于西方的独特特征,即政治性报刊与商业性报刊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对于《申报》1905年改版能够促进对中国新闻事业发展的独特性的了解,进而更清晰的勾勒出《申报》改版后言论的变化倾向。分析了1905《申报》改版后言论的政治倾向的演变后,本文认为应重新界定《申报》改版后言论的历史作用和社会作用及其此次改版的历史地位与意义。深层次剖析此次改版的时代背景和原因,得出两种报刊在中国近代新闻传播史上互动的历史作用。此次改版,代表了近代报业发展的方向,体现了中国报业的整体进步,理应在近代中国新闻传播史上占有一席之地。而改版后的言论也极具意义,它不仅启蒙了民众,为社会提供了舆情参考,更体现了媒体勇于担当社会责任,在担当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言论的水平;同时也保存了史料,是见证历史的报纸舆论样本,最终推动了中国近代新闻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