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土壤中Cr(Ⅵ)的吸附与迁移特征研究

来源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lan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Cr(Ⅵ)是污染场地中常见的土壤和地下水污染物,我国曾有多处铬渣堆存区域,由于Cr(Ⅵ)具有迁移性强、毒性大等特点,铬渣堆存区内已受污染的土壤和地下水对环境和人体健康存在较大风险。目前我国已开展了铬污染土壤和地下水的调查、评估与修复工作,由于缺少Cr(Ⅵ)在不同土壤和含水层中迁移转化的关键参数,仍存在污染范围调查不清、污染风险预测不准、修复技术难以推广等问题。为实现对铬污染场地的科学监管,需要系统了解铬在土壤和地下水中吸附和迁移机制。本文着重研究了Cr(Ⅵ)土壤中的吸附和迁移特征,主要包括:(1)通过静态吸附实验研究Cr(Ⅵ)在土壤中的吸附特性,建立分配系数(Kd)的预测模型;(2)通过土柱淋滤实验研究Cr(Ⅵ)在土壤中的迁移特征,获取渗透系数、弥散系数和阻滞因子参数。本论文主要取得了以下成果:(1)分析国内外Cr(Ⅵ)吸附和迁移的研究现状,总结了影响土壤中Cr(Ⅵ)吸附和迁移的主要参数,包括pH、氧化还原电位、有机质、土壤类型、铁、锰、铝氧化物等。(2)采集我国典型的13种土壤样品,分析测试了pH、土壤粒径、理化性质等参数。(3)开展了13种土壤对Cr(Ⅵ)的吸附实验,利用Freundlich和Langmuir等温吸附曲线对Cr(Ⅵ)的吸附特征进行统计拟合。计算了不同土壤中Cr(Ⅵ)的最大吸附量及Cr(Ⅵ)的分配系数,不同土壤中Cr(Ⅵ)的最大吸附量与分配系数大小基本满足:红壤>黑土>水稻土>潮土。(4)通过土壤参数与Cr(Ⅵ)分配系数(Kd)的相关性分析,识别出影响土壤中Cr(Ⅵ)分配系数的关键参数为pH、粘粒含量、阳离子交换量(CEC)、有机质(SOM)、游离铁(Fed)、游离锰(Mnd)。利用SPSS软件中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Kd的预测模型:Kd=1.98-0.4pH-0.14SOM+0.26CEC-0.007Clay+3.3×10-4Fed-0.007Mnd(pH>7)Log Kd=-0.82-1.2pH+3.94×10-4SOM+0.04Mnd(pH<7)(5)通过土柱淋滤实验,获取了北京褐潮土、山东潮土、陕西黄土、黑龙江黑土等典型土壤中Cr(Ⅵ)迁移的渗透系数、弥散系数和阻滞因子等关键参数。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不同类型土壤中Cr(Ⅵ)的吸附和迁移特征差别显著。本文建立的不同土壤中Cr(Ⅵ)的Kd预测方程及获取的最大吸附量、弥散系数和阻滞因子等参数值,可为我国污染场地监管提供科学依据。
其他文献
本文考虑了不确定非线性系统的反馈控制和干扰衰减问题.其不确定性主要来源于未知的连续参数、时变扰动及不可预期的非线性性.首先,介绍了所做课题的研究现状及背景.其次,研
资料与方法2000~2008年收治小儿食管异物218例,男147例,女71例;年龄0.5~12岁。病程20分钟~4个月。异物种类:骨肉69例,禽骨10例,硬币40例,纽扣27例,鱼刺14例,果核38例,塑料玩具6例,塑料瓶盖2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我国国内轨道交通系统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时期。地铁作为轨道交通系统的主要形式,具有运量大,速度快,效率高等优点。地铁车站人员密集,乘客流量大,车站的人体热湿负荷是地铁空调负荷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地铁车站的同时在站人数进行研究,得到更为准确的车站人员密度,对车站设计的优化,营造更为舒适的人工环境,具有较大的意义。地铁车站的同时在站人数与进站、出站乘客流量以及乘客在
物理解题理论研究的初步尝试──写在《物理解题理论》出版之前浙江省玉环县教委教研室郑青岳学生要解答物理习题,必须具备教材中所提供的物理概念、定理、定律、定则等知识,除
汉中自古多虎,且历朝不断,既有志书记述,又有化石、文物佐证,历代诸多文人学士、地方官吏和过境墨客的诗文也有记载和描述。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汉中天然虎场已经消失,体格雄伟、威
切换系统由于其理论研究的日益成熟和在实际问题中的广泛应用而备受关注.切换系统的稳定性问题是目前研究最为热门的领域之一;另一方面,Η∞控制理论已成为现代控制理论研究中的
目的探讨硬膜外阻滞麻醉用于高龄经产妇阴道分娩中的镇痛效果和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9年1月辽宁省某医院收治的100例高龄经产妇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
介绍了OPA(O-phthalaldehyde)衍生法的基本原理及其在FIA-F4010流动注射荧光分光光度计分析中的应用。给出了L-Leu,L-Asp,L-Ser,Gly等氯基酸分析应用实例。同时对实用性、灵
从1960年代末期开始,波兹曼关于教育、电视以及童年的研究在西方世界备受瞩目,特别是在1980年代,受社会建构童年研究取向的影响,波兹曼认为童年是一种社会的产物,并通过媒介
西方戏剧有两个方面未得到国人足够重视,一是源于希腊悲剧以排泄不洁物为前提的"净化型戏剧"与中国文化的深刻差异,二是很多与中国戏剧相似的"同类项"——励志阳光陶冶正面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