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2年Mobil公司研究人员利用表面活性剂的自组装性质和模板作用,成功地合成了由表面活性剂—氧化硅(铝)构成的无机-有机杂化材料,脱除表面活性剂后得到了具有均匀纳米孔、大比表面积M41S类介孔材料。由于具有高的表面积和孔容,易于调变的规整纳米孔(如孔径、维数等),丰富而易于设计的表面基团以及可调控的宏观形貌(如膜、纤维、球等),介孔材料在大分子分离、生物传感器、催化、吸附、微电子、光学以及制备新型纳米材料等领域显示了诱人的应用前景。但M41S介孔分子筛水热稳定性不高,且所使用的有机模板剂以及有机硅源价格昂贵,限制了其进一步应用。由商品化三嵌段聚醚高分子表面活性剂聚环氧乙烷-聚环氧丙烷-聚环氧乙烷(PEO-PPO-PEO)导向而成的有序度高、大孔径的(5~30 nm)厚壁介孔材料SBA-15的出现,为介孔材料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为了使介孔材料向功能化和经济实用方向发展,寻找新的模板剂,合成具有新结构、新性能的介孔材料,探索模板剂结构与介孔材料性能之间的关系,成为目前材料研究领域的热点,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际应用中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论文选择嵌段共聚物模板剂导向合成新型介孔材料这一课题为研究内容,结合模板化学、溶胶-凝胶化学、自组装化学、胶体化学等研究方法,利用多种现代化表征技术,合成了一系列不同结构(立方、六方、层状、囊泡)、不同组成(二氧化硅、碳)、不同孔径大小、不同形貌的新型介孔材料,探索了嵌段共聚物的结构与其导向合成的介孔材料性质之间的关系,以及溶液中介孔粉体材料生长的规律,对介孔材料合成过程中温度、离子强度等因素的影响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选择比PPO疏水性更强的聚环氧丁烷(PBO)为嵌段共聚物的疏水链段,研究了6个商品化三嵌段PEO-PBO-PEO以及一个二嵌段PEO-PBO非离子型共聚物表面活性剂导向下介孔二氧化硅材料的合成。以EO39BO47EO39三嵌段高分子表面活性剂为结构导向剂,在水相中合成了有序度高、水热稳定性高、立方体心结构(Im3m)的介孔分子筛FDU-1,其孔径达到12 nm,是目前世界上孔径最大的立方结构的介孔材料。在EO43BO14EO43导向下也可合成具有相同立方结构的介孔分子筛,但其孔径较小(2.4 nm)。利用三嵌段高分子EO17BO14EO17和两嵌段高分子EO17BO10均可以合成出具有六方结构的介孔氧化硅材料,其孔径分别为3.8和6.0 nm。在低温(0°C)和强酸性条件下(6M HCl),选用具有较大疏水/亲水链段比的非离子嵌段共聚物EO15BO45EO15为模板剂,首次合成出大孔径(10 nm)的介孔氧化硅囊泡,通过改变硅源与模板剂(Si/EO15BO45EO15)的比例以及其它反应条件,观察到由囊泡向六角相的转变。对于嵌段共聚物EO13BO11EO13和EO34BO11EO34,两者均具有较大的临界胶束浓度(CMC),在其导向下仅制备得到无序排列的介孔氧化硅材料,但孔径分布比较均匀,分别为2.4和2.0 nm。由以上结果并结合先前的实验现象可以得出如下结论:1)介孔材料的孔径大小主要取决于模板剂疏水链段的分子量,与介孔材料的结构有一定的关系;2)对于具有相同疏水链段分子量的嵌段共聚物而言,PBO导向而成的介孔材料的孔径要远远大于PPO导向而成的介孔材料;3)对于相同疏水链段而言,二嵌段共聚物导向而成的介孔材料的孔径要远远大于三嵌段共聚物导向而成的介孔材料的孔径。通过比较三嵌段共聚物的CMC以及它们导向而成的介孔二氧化硅材料的结构,综合文献报道,我们提出了可以用嵌段共聚物的CMC以及临界胶束温度(CMT)为指标,判断其在水溶液中导向制备介孔二氧化硅材料的结构,并进行合成路线的设计。通过考察温度、离子强度等对合成介孔材料质量的影响,首次提出使用“盐溶”性无机盐增强有机物种自组装能力,拓宽有序介孔材料合成相区(合成温度,模板剂种类,模板剂浓度等)的新方法。利用盐效应,在低温或低模板剂浓度条件下合成出高度有序、微孔孔容小的介孔分子筛SBA-15;大大提高了利用嵌段共聚物EO43BO14EO43 , EO13BO11EO13 , EO34BO11EO34 ,EO17BO14EO17,EO99PO70EO99和EO132PO50EO132等导向合成介孔材料的有序度或孔径分布。无机盐对介孔材料的形貌控制也有很大影响,利用无机盐的作用,合成了不同形貌、高度有序的介孔材料SBA-15,在低温下得到球状形貌,而在38°C时得到产率接近100%,直径在1-2μm的介孔氧化硅棒,其孔道方向完全平行于棒的长度方向。研究了SBA-15棒状材料在溶液中的生长过程,发现具有直的棒状形貌的SBA-15介孔材料(p6mm)是由无序排列的胶体球状物生长而来的。由此提出了介孔材料在溶液中生长的相分离生长机制,把介孔粉体材料在溶液中的生长分为三个阶段:有机-无机复合相的协同组装过程;类液晶相的形成及相分离过程;由类液晶相到有序介观结构的完善过程。提出可以用自组装能量?G和比表面能F的相对大小来解释溶液中介观结构的生长以及形貌发展规律。利用胶体化学的基本概念以及相分离机制,在胶体尺度上解释了无机盐为什么会对介孔材料的形貌产生巨大的影响。使用非离子型嵌段高分子表面活性剂EO106PO70EO106为模板剂,利用无机盐来调变有机物种的自组装能力和无机/有机物种之间的作用力,首次对具有三维立方笼状结构的介孔分子筛SBA-16实现了形貌控制,合成了直径在毫米数量级、具有大孔径、三维孔道结构、高度有序的SBA-16球。以非离子嵌段聚合物EO132PO50EO132为模板剂,首次合成出了高产率(100%)、形貌规则(标准十二面体)、大小均一(在1μm左右)、纯的立方相(Im3m)纳米介孔氧化硅单晶。该介孔单晶的每个晶面都可以归属为{110}面,透射电子显微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graphs, TEM)证实介孔晶格在整个晶面上规则排列(沿[110]方向),没有观察到明显的位错(dislocations),层错(fault planes)或孪晶(twinning)现象,确证所得到的是完美介孔单晶。利用介孔氧化硅材料为硬模板,成功地制备出一系列不同形貌、不同结构的有序介孔碳材料。将棒状氧化硅SBA-15成功地转化为介孔碳分子筛,其形貌保持基本不变,在目前已报道的介孔碳材料中,该材料具有最大的比表面积和孔容(1900 m2/g,2.23 cm3g-1);首次对介孔碳分子筛材料的形貌进行控制,合成出高度有序,具有棒状、片状、纤维状、面包圈状的介孔碳分子筛;首次从具有立方笼状结构的介孔氧化硅材料SBA-16,FDU-1等出发,通过提高模板剂质量,扩大笼状结构的窗口尺寸以防止堵塞等手段,合成出三维有序结构的介孔碳材料。介孔材料的合成通常在水溶液中进行,利用嵌段高分子表面活性剂丰富的相行为,将合成体系从水溶液中拓展到油/水体系以及非极性溶剂体系。结合溶胶-凝胶化学、自组装化学与乳液化学方法,合成了直径在1-4μm,壁厚在200 nm左右,墙壁组成为超大介孔(直径约50 nm)的二氧化硅空心球材料,该材料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674 m2/g)和很大的孔容(1.25 cm3/g)。利用嵌段共聚物表面活性剂在非极性溶剂中形成反相介观相(reverse mesophase)以及PEO链段容易嵌入二氧化硅墙壁的特点,制备得到多级有序排列的二氧化硅棒材料。尺寸规则(半径10nm),六方排列的二氧化硅纳米棒进一步排列成层状结构(层间距约150 nm),其外观通常为膜或片状,通过选择表面活性剂及改变其浓度,纳米棒的尺寸可以在9到15 nm范围内调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