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古代笑话历史悠久绵长,春秋战国时期便出现了零星、个别的引人发笑的故事。魏晋时期后更是产生了笑话集,其中托名于侯白所撰的《启颜录》更是中古时期笑话集中的佼佼者。其成书时间在《隋书》修成之年即唐太宗贞观十五年之后到唐玄宗开元十一年之间,其中共辑得笑话104则。其中保存了大量民间笑话,作者运用各种巧妙的修辞手法,记述智讽逗乐、揭短嘲弄,批判贪官污吏,讽刺儒士僧侣的故事,内容多姿多彩,语言通俗易懂,风格幽默活泼,为我们了解市井民众的心理和社会现状提供了宝贵资料,是民间文化的有力折射,具有深刻的文化价值。目前对于《启颜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校录、注释和内容分类等方面,利用原型理论研究《启颜录》目前还是空白。将其应用于文学创作来研究文学作品,发现作品中的典型模式,也同样适用。以原型理论为工具,将《启颜录》这部笑话集中的原型放在中国历史的角度下,更便于探究其深刻的文化涵义。论文共分四章,第一章对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论文的研究现状以及论文研究的范围和方法进行了概述。第二章根据文献考证和文本内容,对《启颜录》的作者和版本进行全面细致的考证,随后对《启颜录》主要内容的分类归纳,为第三章原型解读做充分的准备。在第三章中介绍荣格的原型理论,并整理出《启颜录》中的自性原型、人格面具原型以及阴影原型,并进行全方面、多维度的解读。在原型理论视角下,《启颜录》中的笑话不再单纯地从属于民间笑话,其内涵也不再停留于简单地嘲讽逗趣,通过自性原型揭开其逗趣外表下对中国封建社会中等级森严制度的挑战,对传统道德礼教的嘲讽。剖析古代典型人物的人格面具下的处世之道与人生态度、君臣面具下的批判精神,以及僧侣面具下对佛教戒律的尖酸嘲讽。其中阴影原型是造成这一切的最主要的影响者,它对中国人幽默倾向所起到的指引作用,对丑陋表现的直接揭露以及对阶级压迫的最直接发抗。这种不同于西方的黑色幽默形式追本溯源到底从何而来,论文对笑话中的原型进行全局性的文化解读,将解答这个疑问。论文第四章研究《启颜录》中的原型的认识价值、美学价值以及社会价值的,对我们研究当代传统民间文化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并提高民间笑话的价值,有利于提升我们对传统文化的保护意识。对《启颜录》进行原型研究,不再局限于笑话本身,而是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放眼于整个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体系,力图发现笑话中反复出现的意象所蕴藏的文化渊源和文化传承。这种分析方法使我们挖掘出被笑话作品本身所遮蔽的原型所代表的意义和影响,从而提高了中国古代笑话的价值,并为我们发扬传承中国古代传统幽默提供了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