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湖泊富营养化问题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在世界范围内具有普遍性。湖泊富营养化的主要表征及其带来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藻类水华的暴发,而蓝藻是形成富营养化水华的主要类群,尤其是微囊藻。微囊藻产生的次级代谢物微囊藻毒素是一类广泛存在的天然有毒物,是一类肝毒素和肿瘤促进剂,不仅对动物产生毒害作用,对人类健康也有危害。 在湖泊富营养化的防治中,物理方法成本过高,技术复杂,且对于防止水体富营养化的发生只能起到延缓作用,从根本上解决不了水体水质逐渐变坏的问题。化学法易引起二次污染,且污泥产量较大,运行费用极高。生物方法从生态的角度治理蓝藻水华具有经济、高效、合理的优点,越来越受到广泛的重视。 本文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光合细菌与藻细胞共同液体培养的方法,系统地考察沼泽红假单胞菌(Rhodopeudomonas palustris)、球形红细菌(Rhodobacter sphaeroides)及其混合培养物对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生长的抑制作用及相关适宜条件。通过室内培养铜绿微囊藻,对微囊藻毒素MC-LR的提取、纯化进行了初步探索,并对沼泽红假单胞菌降解微囊藻毒素MC-LR粗提物做了初步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 1.光合细菌对铜绿微囊藻抑制效应的研究 在菌藻共同培养条件下,光合细菌混合培养物能显著抑制铜绿微囊藻的生长。培养5d时,铜绿微囊藻生物量降低率达58.9%。培养温度、培养时间、光合细菌投加量及培养基pH值等因素对光合细菌抑制铜绿微囊藻生长均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各因子影响强弱的方差分析结果为培养时间>培养温度>光合细菌投加量>培养基pH值。光合细菌抑制铜绿微囊藻的适宜条件为培养温度25℃,培养时间≤5d,光合细菌混合物菌悬液投加量(V(PSB菌悬液)∶V(源水)为1∶80),培养基pH值为8.0左右。 2.微囊藻毒素MC-LR分析检测方法的建立 对MC的HPLC检测条件和SPE富集条件进行了优化,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高效、灵敏的SPE-HPLC富集分析检测方法。该方法具有很好的重现性、精密度和回收率,对微囊藻毒素的最低检测限可达0.1μg/L,适合用来分析水体中的痕量微囊藻毒素。 3.微囊藻毒素MC-LR的提取、纯化 通过实验最后确定微囊藻毒素提取条件为,以80%的甲醇溶液按1∶50的质量体积比,在室温条件下,磁力搅拌抽提2h,8000r/min离心20min,取出上清液,反复三次,即粗提液。粗提液进一步采用以下步骤纯化,首先利用旋转蒸发仪脱除提取液中的甲醇,然后采用蛋白质等电点沉淀法进一步去除粗提液中的色素,最后利用固相萃取(SPE)法对脱色的粗提液进行富集、纯化。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提取率高、藻毒素中杂质含量低等特点,可有效从铜绿微囊藻中提取MC-LR,纯度可达50.2%。 4.沼泽红假单胞菌对微囊藻毒素MC-LR的降解研究 沼泽红假单胞菌在厌氧、光照强度2000lux、35℃、pH为7.0、乙酸钠为碳源、光合细菌初始浓度OD680为0.325和初始MC-LR为3mg/L时,12d降解率可达到78.7%。这些降解条件和蓝藻水华爆发的环境条件基本一致。因此该菌株可用于在水华爆发的季节消除水中的微囊藻毒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