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学历史教材的编撰,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集中体现了国家的意识形态和教育教学目标。在中学课堂讲授中国历史,对于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等方面,均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改革开放以来,历史学界在一些重大问题上,取得了新的成果。在法国年鉴学派的影响之下,八十年代以来,中国历史学界开始广泛的重视下层社会的研究,对于长时段的社会史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中国学者开始重新认识传统中国的社会与文化;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开始,中国大陆逐渐兴盛起来的新文化史研究,为传统史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范式。一些过去被历史研究者所忽视的内容得以重新界定。本文从明清社会文化史研究的新成果出发,着重论述了一些史学界最新的研究理论与最新成果,同时以教学之余的个案研究为重点说明,并以此为基础,探讨、分析史学新成果在目前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应用还比较欠缺。同时,将史学新成果应用到中学历史教学之中,是新课改背景下对教师的要求之一,对促进中学历史教学的发展,启发学生发散性思维等方面均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讲授明清史为例,对史学新成果与教学相结合的实验做出了初步尝试,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其较好地引导了广大中学生对于中学历史的学习兴趣,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独立思考与思辨的能力,从而会有助于学生树立多元、开阔的历史观与文化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