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净零碳排”目标驱动的能源转型加速了锂电产业在交运、热电行业内的迅猛发展。随着退役电池在未来十年内进入“爆发期”,加强关键材料(尤其是正极材料)的回收利用成为锂电产业资源循环发展的迫切需求。现阶段基于火法/湿法冶金的传统回收策略,存在大量能源消耗、有毒试剂投入、有害物质生成、价值材料流失、温室气体排放等诸多弊端,亟待开发环境友好、效益优良的可持续资源再利用技术。本文以退役动力型锂电正极材料磷酸铁锂
【基金项目】
:
山东大学青年学者计划(2018WLJH75);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ZR2019MEE035);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净零碳排”目标驱动的能源转型加速了锂电产业在交运、热电行业内的迅猛发展。随着退役电池在未来十年内进入“爆发期”,加强关键材料(尤其是正极材料)的回收利用成为锂电产业资源循环发展的迫切需求。现阶段基于火法/湿法冶金的传统回收策略,存在大量能源消耗、有毒试剂投入、有害物质生成、价值材料流失、温室气体排放等诸多弊端,亟待开发环境友好、效益优良的可持续资源再利用技术。本文以退役动力型锂电正极材料磷酸铁锂(LiFePO4,LFP)作为研究对象,精准抓住其性能衰退的关键症结,以再锂化直接再生策略作为核心修复手段,辅以先进碳材料的复合或包覆作为优化改性手段,以实现性能恢复最优化、资源利用率最大化、能耗排放量最小化为主要目标,设计提出了两种基于直接再生策略的创新方法,并分析了 LFP再生材料结构形貌与电化学性能的关系,从而,为LFP正极材料高值资源化再利用提供可行方案,具体研究工作如下:研究了退役LFP电池放电拆解、正极材料剥离回收的有效处理方法并分析其性能衰减成因。研究发现,通过10%浓度盐溶液对退役LFP电池进行32 h放电可以在投料/用时/外壳侵蚀程度最小情况下保证较为理想的放电效率;通过探索多种溶解法和热处理法对LFP涂层与集流体之间的分离效果及其LFP材料化学结构的影响,发现超声/热辅助促进液相穴蚀和分子热运动,是最为有效的剥离方法;借助XRD和ICP对关键组分、晶相分析测定,明确退役LFP的性能衰减来自锂损失而非结构缺陷。开展了微波水热还原定向修复LFP锂损失缺陷的实验研究,借助先进微波工艺,实现了“微波-材料”交互作用及其特色热效应在直接再生策略中的高效应用,打破常规水热“高温高压”和长时间反应引起颗粒团聚、性能下降的弊端。微波水热再锂化在150℃下快速(1h)修复了锂损失缺陷,与退役LFP相比,再生的rLFP材料具有良好的形貌,0.1C充放电循环恢复到150.5 mAh g-1的容量。开展了微波水热正极再锂化协同负极转化石墨烯重构再生LFP/MWrGO复合材料的研究。充分挖掘负极退役石墨的潜在价值,利用改良Hummer法和微波快速还原剥离法的有效结合,实现低价值退役石墨到高性能微波还原石墨烯(MWrGO)的升值制备;通过PDDA调控改性石墨烯表面电荷,协同微波水热再锂化LFP修复过程,实现两者“静电自组装”并重构全新LFP/MWrGO正极材料。相比未掺杂的rLFP材料,rLFP/MWrGO复合材料显示了更好的电化学性能,特别在掺杂量为5%时,在半电池0.2C循环中表现出161.4 mAh g-1的优异容量和长的循环寿命(100次循环容量保持率为94.9%)。此外,进一步对微波水热再锂化机理解析和协同再生策略的经济效益与环境影响进行分析。基于理想实验条件的平衡经济估算显示出包括高价值副产物在内的多重经济效益和较大的工业应用前景,且实现正负极退役材料的同步利用有利于最大化资源回收率,扭转目前“高投入、低回报”的窘境。开展了两步法修复再生协同原位氮掺杂碳包覆改性重构LFP@3dC-N复合正极材料的实验研究。该研究特别针对锂离子和电子传输通道进行优化,通过“低温水溶液”再锂化法和“盐模板”原位碳化法的结合,实现退役LFP锂损失缺陷定向修复的同时构筑三维互连的多孔掺氮导电碳网结构。探究了葡萄糖作为还原剂和包覆碳源的双重角色作用,以及孔隙结构和氮掺杂对电化学性能恢复的影响。通过与常规固相还原补锂和水热补锂比较,该策略有效解决了固相中补锂不均匀、水热中颗粒团聚、碳包覆不良等问题。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在适当补充葡萄糖/尿素(20wt.%)的情况下,LFP@3dC-N材料表现出优异的电化学性能,重组电池在0.1C和1C的电流下分别实现了高达169.74和141.79 mAh g-1的平均可逆锂容量。在1C循环200次后,可逆容量仍保持在143.78 mAh g-1水平,保持率超过95.7%。当电流增加到5C时,可逆容量维持在107.18 mAh g-1水平。综上可知,本文设计的两种直接再生策略分别在补锂修复效果、能效与收益优化、正负极综合利用、碳包覆改性、离子传输通道的调控等诸多方面显示出独特优势,在锂离子电池回收端可持续发展战略层面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其他文献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的一次重要考试,2022年是江西省实施“双减”政策后的第一次学考,对于引导深化义务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减负提质,巩固“双减”成果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核心素养视角对该试卷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教学启示。
近年来,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问题受到了政府和学者的重点关注。2020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抓实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紧接着在2021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继续强调要坚决遏制新增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随着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规模的持续增长,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着手其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以财政压力、发展压力、官员晋升、城镇化以及土地财政收入为切入点,贡献了丰富的研究成果。但现有文献中,探究“营改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不断推进,建设透明、廉洁、高效的服务型政府,提高财政透明度已成为现代政府治理的核心内容之一。企业作为微观经济主体,其经济行为受到地区宏观经济社会因素的影响。近年来我国地区财政透明度的提升、税收环境的改善,必然影响企业税收遵从行为。目前已有研究主要从理论层面分析了财政透明度对税收遵从的激励效果,但详细的作用机制和以数据为支撑的实证分析鲜有涉及。在
科技创新能力是国家的核心竞争能力,党的十八大提出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但目前我国科技基础依然存在较薄弱之处,与科技强国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同时,由于研发创新具有正的外部性和不确定性的特征,预期收益可能无法被企业全部取得,因此可能会出现投资不足的现象,致使社会研发投资无法达到最优水平,政府通过政策调控激励企业研发创新也由此而生。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是我国激
我国增值税转型改革的顺利实施,实现了由生产型向消费型增值税的转变,自2004年在东北地区展开试点后,几经多次推广,最终于2009年正式实施。此项优惠政策的实施对企业技术效率的提高,顺利完成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对于某些中小企业的影响,而现有研究中涉及此类的并不多。首先,通过对国内外有关文献的梳理,从理论上分析了增值税转型对企业技术效率的影响效应,并提出相关假说,增值税转型改革可以通过投资规模
<正>每一次重要考试之后,学校一般都会要求教师做试卷分析。要做好这项常规工作,学校管理者和教师需要厘清以下几方面问题。一、试卷分析的目标和基本原则教师首先要明确试卷分析的目标是什么。很显然,教师进行试卷分析不是为了推卸责任、躲避责任,而是要通过发现学生试卷上的问题,找到自己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进而改进自己的教学。那么试卷分析的主要读者是谁?是自己还是他人?基于前面的认识,我们应该确定主要读者是教师自
2014年以来,我国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为了适应新的发展环境,抓住新的发展机遇,实现经济长期高质量发展,必须摒弃过去的粗放式发展模式,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企业是我国创新活动的重要主体,我国长期以来一直以财税政策鼓励企业从事创新活动。在财税政策的支持下,我国企业的研发支出规模持续增长,企业创新效率变得越来越重要。“营改增”是我国一项重大的减税措施,本文的研究重点为“营改增”对企业创新效率的影响。“
由于油泥具有储量大、环境危害性强、资源化利用价值高的特点,油泥治理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然而,传统的焚烧法、热解法以及气化法等热处理技术在处理高含水率、低热值油泥时具有耗能过高、经济性差的缺点,且这些技术无法兼顾无害化与资源化的要求,因此亟需探索一种新的油泥处理技术。阴燃作为一种缓慢的、低温的、无火焰的燃烧方式,过去相关研究表明阴燃技术在处理非水相液体废弃物时具有先天的优势,该技术是治理油泥
氮氧化物(NOx)作为大气主要污染物之一,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损害。氨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NH3-SCR)是实现NOx减排最为有效的技术之一,其核心是催化剂。近年来,由于NOx排放主力从电力热力行业转移到非电行业和移动源,NH3-SCR技术的应用面临诸多新的问题,如部分非电行业脱硝工况温度较燃煤电厂偏低、垃圾焚烧和石油化工行业的烟气存在二噁英和氯代烃类等有毒有机物、柴油机车尾气含有高浓度水
随着工业科技的发展,气候变暖等环境问题愈发突出。基于“双碳”目标的提出,分布式多联供系统由于高能源利用率、低输电损耗、能源梯级利用等特点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购物中心是能耗最高的建筑类型,其建筑体量存量规模逐年上升,具有很大的节能潜力。因此,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节能减排,本文提出了一种以大型购物中心为研究对象、以LNG为燃料的CH4/H2O预混分布式富氧燃烧多联供系统,实现了二氧化碳零排放,提高了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