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面孔识别是社会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功能,它使个体对面孔的熟悉度、情绪状态、社会地位、性别、年龄和种族等有一个准确的认识,从而有助于人们的社会交往和环境适应。而自我面孔识别是面孔识别中的一个重要内容,研究表明,自我面孔识别优势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本研究以心理旋转为角度,实验1采用异同面孔判断任务范式来检验自我面孔识别优势是否受到平面旋转角度的调节。实验中要求被试对旋转了一定角度(12个角度,0°到330°,每隔30°顺时针叠加)的自我和熟人内特征面孔完成身份一致性的判断任务,并记录判断的反应时和正确率。结果发现,被试识别自我旋转面孔和他人旋转面孔的反应时都符合心理旋转的变化规律,随着偏离正立角度的增大,反应时逐渐变长,且在平面上旋转至180°时反应时最长。更为重要的是,识别面孔的反应时与旋转角度的交互效应显著,当面孔在平面上旋转至0°-120°、240°-330°时,对自我面孔的识别显著快于对他人面孔的;当面孔在平面上旋转至150°-210°时,识别两类面孔的反应时无显著差异。实验2、3、4均用异同面孔判断任务范式验证自我面孔在150°-210°失去识别优势的原因,分别破坏面孔的特征信息(实验2);破坏面孔的二阶结构信息(实验3);同时破坏面孔的特征信息和二阶结构信息(实验4)来探讨其机制。结果表明,当同时破坏面孔的特征信息和二阶结构信息时,自我面孔识别优势消失。由此可见,自我面孔识别优势会受到旋转角度的影响,并且自我面孔识别优势之所以会消失,可能是旋转角度同时破坏了自我面孔的特征信息和结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