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东北农牧交错区的环境与土壤条件加剧恶化,如何在保证作物产量的同时保持水土是本地区急需解决的问题。豆科‖禾本科作物间作是我国北方地区广泛应用的一种种植模式,既可以使土壤的理化性质得到改善,又可以对生态环境进行保护。在农牧交错区,饲草生产与粮食生产同样重要,但本地区的间作模式大多集中在粮食作物间作上。为改善饲草的产量与质量,目前发达国家已经进行豆科‖禾本科饲草间作模式。紫花苜蓿与燕麦是东北农牧交错区主栽的牧草,两者间作既可以解决该地区的饲草单一、产量少的问题,又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并改善土壤条件。本文以紫花苜蓿和燕麦为研究对象,探究紫花苜蓿和燕麦在三种不同模式(单作、间作、间作根系隔离)条件下,对包括地上部分如产量、株高、NDVI等性状以及地下部分如土壤的氮含量、水分等性状的表现进行综合分析,从而计算出间作相对于单作是否有优势,若有优势则优势的来源是地上部分还是地下部分,氮素在两种作物间的吸收情况,进而分析出整个间作体系的优势因子及限制因子,优化间作种植模式。本试验将为高产、高效型的饲草种植模式在我国北方农牧区的推广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本试验得出的主要结论如下:1.紫花苜蓿‖燕麦间作模式对比单作模式有优势,间作可以显著提高产量,燕麦产量提高了14.4%,苜蓿产量提高了6.8%。间作优势还可以体现在提高土地利用率上,LER值为1.11,并且间作可以促进作物对氮素的吸收,通过计算间作地上地下相对贡献率可以得出间作优势的产生主要来源于地上部分。2.紫花苜蓿‖燕麦间作模式种植改变土壤的无机氮包括NO3-与NH4+含量,并且对比单作模式下紫花苜蓿与燕麦吸收的总氮均上升,本种植方式会促进产量的增加、改善土壤氮素条件。3.根据三种模式下燕麦与苜蓿的土壤含水量变化,可以得出紫花苜蓿‖燕麦间作,在1米深度范围内,两种作物的土壤水分会在不同时期内发生双向转移。在苜蓿第一、三茬开花期时,同期处于拔节和孕穗期的燕麦需要更多的水分来维持生长,结果表明苜蓿土壤中的水分会向燕麦土壤发生转移,而当第二茬苜蓿处于开花期时,燕麦正处于分蘖期,燕麦对于水分的竞争处于弱势,因此燕麦土壤的水分会向紫花苜蓿土壤发生转移。4.在紫花苜蓿‖燕麦间作模式下,两种作物会发生种间竞争,结果显示紫花苜蓿的种间相对竞争力高于燕麦,并且紫花苜蓿在氮素竞争比率上具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