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采用高脂饮食的方法建立高脂血症大鼠模型,从血液流变学以及红细胞的生物物理、微观流变学方面改变着手,探讨了高脂血症造成血液流变学及红细胞微观流变学的变化以及亚流降脂治疗过程中对高脂血症所引起的血液流变性质以及红细胞膜微观结构上,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论证脈流降脂的作用机理,为高脂血症的防治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选Wistar大鼠40只,雌雄各半,体重280±20g,首先分为2组:对照组(10只);高脂喂养组(30只)。对照组给予常规大鼠饲料;高脂喂养组给予高脂、高固醇饮食,饲养8周。八周后,测定高脂喂养组大鼠血浆甘油三脂(TG)、胆固醇(TC)。选择高脂模型成功者大鼠16只,雌雄各半。重新分组:对照组(8只);高脂组(8只);脈流组(8只),各组均为雌雄各半,继续喂养8周。其中对照组和高脂组分别继续给予常规大鼠饲料和胆高脂、高固醇饲料。在第16周末测大鼠体重,观察肠系膜微循环状态,测定肠系膜微静脉内白细胞粘附率、平均血流速度;并采血,测定血浆甘油三脂、胆固醇、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记数、红细胞压积、红细胞变形指数、红细胞积分变形指数、红细胞取向指数、红细胞电泳率、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渗透脆性、红细胞膜流动性、红细胞膜胆固醇与磷脂的摩尔比值、红细胞骨架结构,并测定大鼠肝脏重量。结果表明高脂组大鼠甘油三脂、胆固醇水平、红细胞膜胆固醇与磷脂的摩尔比值、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渗透脆性以及肠系膜微静脉内白细胞的粘附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肠系膜微静脉血流平均速度、红细胞变形指数、红细胞积分变形指数、红细胞取向指数、红细胞电泳率和红细胞膜流动性较对照组明显降低。脈流组大鼠血浆甘油三脂、胆固醇水平、红细胞膜胆固醇与磷脂的摩尔比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