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和目的:脑血管疾病是常见病、多发病,其致残率及病死率均高,遗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包括瘫痪、感觉障碍、失语、血管性痴呆等。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众多,为了做到尽早防治,最近研究发现颈动脉狭窄、斑块形成可以导致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障碍,尤其是颈内动脉。国内外大规模的临床病例研究均发现无临床症状的颈动脉狭窄患者与健康人群比较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语言、分析推理、和视空间功能障碍,颈动脉狭窄可以作为认知功能障碍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和早期预兆。因此,及早的防治颈动脉狭窄即可明显的降低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病率。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治疗仍以药物治疗为主,但各种药物均只是短期缓解临床症状,无法阻止病变进一步发展。随着介入放射学的发展,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和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rotid artery stenting,CAS)逐渐体现其安全性和可靠性,得到广大患者认可和好评。CEA和CAS能否防治颈动脉狭窄导致的认知功能障碍呢?国内外进行了大量临床研究,各项研究初步给予肯定,但是并未达成共识。本实验采用不同程度颈动脉狭窄的大鼠模型造成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障碍,分别给予解除颈动脉狭窄和药物治疗两种不同的治疗措施,观察二者对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从而探索防治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一种新方法。方法:采用周振华等研制的可控程度颈动脉狭窄所致认知功能障碍的大鼠模型,用SD大鼠分别制作重度和中度颈动脉狭窄所致认知功能障碍的模型,模型成功2周后将狭窄解除组大鼠的颈动脉狭窄给予解除,药物治疗组大鼠每天按1.65mg·kg-1多奈哌齐(Done-pezil)悬浮于1%CMC中灌胃给药,每日1次,对照组大鼠每天同体积的1%CMC灌胃,每日1次。治疗分别持续2周、4周、6周,将颈动脉狭窄处做冰冻切片后加以分析,对比颈动脉狭窄处解除前后狭窄率的变化,观察解除后的恢复程度。应用经典的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事件相关电位中的P300潜伏期的变化,观察治疗后大鼠认知功能的变化。检测大鼠海马脑电活动,并用功率谱对各种波加以分析,观察大鼠海马脑电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