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温室气体是引起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二氧化碳(CO2)作为最重要的温室气体,其控制与减排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话题。基于当前全球能源结构仍然以化石燃料为主的现状,从CO2集中排放源,如燃煤发电厂等,分离回收CO2是碳减排最直接有效的方式。新型吸收剂的研发,是进一步推广碳捕集技术的关键。而离子液体(Ionic liquids,ILs)因其性质稳定、结构可设计等特点,被认为是一种新型的绿色溶剂,引起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兴趣。本文选用单氨基功能化咪唑离子液体1-胺乙基-3-甲基咪唑溴盐(1-aminoethyl-3-methylimidazolium bromide,[C2NH2MIm]Br)为基础,引入L-赖氨酸(L-Lysine,Lys),通过两步法合成新型多氨基的功能化离子液体1-胺乙基-3-甲基咪唑赖氨酸盐([C2NH2MIm][Lys]),将其溶于水溶液中用于CO2捕集。并通过核磁共振碳谱(13C NMR)、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热重分析(TG)等分析测试方法,对该新型多氨基离子液体进行表征和分析,验证基团特性及其稳定性。随后考察新型吸收剂[C2NH2MIm][Lys]的吸收-解吸特性,并探究其捕集CO2反应机理,阐明其传质-反应动力学。实验结果表明,313 K时,0.5 mol·L-1[C2NH2MIm][Lys]水溶液吸收CO2的初始反应速率为0.95 mmol·min-1,最大CO2吸收负荷约为1.62 mol CO2/mol ILs。因[C2NH2MIm][Lys]离子液体中含有3个氨基基团,均能与CO2发生化学反应,因此其吸收负荷约为传统MEA吸收负荷的3-4倍。[C2NH2MIm][Lys]的最适再生温度为393 K,且经过6次再生循环后,仍保持89.07%的再生效率。实验结果证明,与传统有机胺MEA相比,该新型多氨基功能化离子液体具有更高的吸收负荷,且再生性能稳定。随后,本文探讨了[C2NH2MIm][Lys]吸收-解吸CO2的反应机理,分析了吸收-解吸过程中,吸收负荷、温度和溶液pH的变化情况,并对该过程分阶段采样,利用13C NMR分析产物特征。结合实验及表征结果分析,发现[C2NH2MIm][Lys]捕集CO2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C2NH2MIm][Lys]在水溶液中电离成阴阳离子,CO2与阴阳离子中的氨基功能化基团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氨基甲酸酯中间产物,此过程为放热反应。第二阶段,溶液pH降低,化学反应减弱,而反应中间产物氨基甲酸酯水解成氨基甲酸盐;同时,CO2的水解反应加强,反应生成HCO3-或CO32-,此过程为吸热反应。当[C2NH2MIm][Lys]离子液体吸收CO2饱和时,溶液中的碳主要以HCO3-或CO32-存在。而解吸过程为吸收的逆过程,也分为两个阶段。首先,饱和溶液中的HCO3-先热分解释放CO2,并消耗水中的H+,促使氨基甲酸、赖氨酸产物解离为酸根阴离子;随后部分HCO3-或CO32-与酸根阴离子反应生成氨基甲酸酯中间产物,最后氨基甲酸酯受热分解,释放CO2,溶液得以再生。基于探明的反应机理,利用双搅拌釜考察[C2NH2MIm][Lys]吸收CO2过程的传质反应特性。[C2NH2MIm][Lys]吸收CO2符合快速拟一级反应,基于经典的双膜理论和传质模型,结合实验结果,计算得到[C2NH2MIm][Lys]捕集CO2的动力学参数,如303.15 K时,反应速率常数k2为11046.11 m3·kmol-1·s-1,增强因子E为115.25。此外,发现增强因子E与吸收剂浓度及反应温度呈线性正相关。通过Arrhenius方程对该吸收体系进行描述,[C2NH2MIm][Lys]溶液吸收CO2活化能为24.6 KJ·mol-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