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功能磁共振方法研究电针右侧合谷穴时诱发的脑活动区,探讨其与针灸镇痛相关性方法采用组块刺激模式,电针9例健康右利手志愿者的右侧大肠经合谷穴,对全脑行平面回波血氧水平依赖功能磁共振成像(BOLD fMRI)扫描和高分辨率三维T1解剖像,用SPM2软件进行统计学预处理,然后将统计参数图叠加到三维解剖图像结果9例受试者中2例因运动、机器原因数据不符合要求而被弃用,7例统计学分析后显示多个脑区信号升高和降低(P<0.001);其中信号增高区域见于左中央前回、左缘上回及其邻近颞上回皮层、海马杏仁体区、中线核群、运动前区、颞极、小脑,信号降低区域见于海马旁回、额前叶、左颞下回、角回;信号呈双向变化区域见于扣带回、楔前叶、枕叶。结论实验中多个脑区活动,除了可能由于电针本身感觉和干扰因素引起的相应脑区如顶叶、颞上回及小脑半球活动外,边缘系统和运动相关中枢区活动性的改变可能与针灸合谷穴镇痛具有相关性。目的利用功能磁共振方法研究电针右侧阴陵泉穴时诱发的脑活动区,探讨其与针灸临床疗效相关性方法采用组块刺激模式,电针6例健康右利手志愿者的右侧少阴脾经阴陵泉穴,对全脑行平面回波血氧水平依赖功能磁共振成像(BOLD fMRI)扫描和高分辨率三维T1解剖像,用SPM2软件进行统计学预处理,然后将统计参数图叠加到三维解剖图像结果6例受试者中5例数据符合要求而被采用;实验显示不同脑区信号升高和/或降低(P<0.001);其中信号增高见于右枕叶、右海马、双侧第二躯体感觉区,信号降低见于双侧颞下回;信号呈双向变化见于双侧前额叶和双侧楔前叶结论实验中多个脑区信号变化,但未见明确特异性活动,与阴陵泉的临床疗效相关性不大目的比较分属阴阳经的穴位和非穴位特异性脑内活动点,分析阴阳经络不同功能的脑机制。方法采用组块刺激模式,电针5例健康右利手志愿者的右侧口角旁区域,得到功能图像作为对照组,与前两部分作比较。结果双侧前额叶、枕叶、颞上回和楔前叶考虑为目前电针躯体局部fMRI实验中非特异性变化,除此外合谷与阴陵泉脑内激活区甚少重叠。结论针灸阴阳经络功能差异可能是由于涉及到不同中枢神经网络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