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焦视网膜电图和视野在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来源 :中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ub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多焦视网膜电图与视野在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利用多焦视网膜电图(multifocalelectroretinogram,mfERG)及视野检查探讨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polypoidalchoroidalvasculopathy,PCV)的视功能改变特征。 [方法]对经裂隙灯、检眼镜检查及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fluoresceinangiography,FFA)、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greenangiography,ICGA)检查等确诊为PCV的患者24例31眼以及年龄匹配的正常对照组24例32眼,应用Octopus101型全自动静态视野仪,采用32阈值测试程序检测中心30°视野内呈格栅样排列的76个位点光敏感度;采用M2黄斑阈值检测黄斑区内10°的81个位点光敏感度,两种程序均选用动态策略。分析各组平均敏感度(meansensitivity,MS)、平均缺损(meandefect,MD)及丢失方差(lossvariance,LV)的变化。应用VERISScience4.9视诱发反应图象系统对每一受检者进行mfERG检查,记录103个六边形的一阶反应波形和数值,将视网膜的刺激区从中心0°起按不同的离心度分成6个环形区,对比分析1~6环N1波、P1波潜伏期及平均反应密度值。 [结果]中心30°视野检查数据结果显示:PCV患者MS较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MD及LV显著增加(P<0.01),图形结果主要表现为中心或旁中心暗点;中心10°视野检查数据结果显示:PCV组MS较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MD及LV显著增加(P<0.01),图形结果主要表现为几乎全区域视野缺损。mfERG检查数据结果显示:PCV患者N1、P1波1~6环的潜伏期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延长(P<0.01),N1、P1波1~6环的平均反应密度均较正常显著下降(P<0.01)。波描记阵列图显示中心区反应下降,波形趋于平坦;反应密度立体图主要表现为黄斑区及/(或)黄斑外区反应明显降低,甚至尖峰消失或下陷。 [结论]中心10°和/(或)中心30°视野检查均可检测出PCV患者的光敏感度下降或视野缺损,但10°视野的缺损程度大于30°视野;mfERG1~6环N1、P1波潜伏期均显著延长,反应密度均显著下降,表明后极部视功能均受损,但以中心处最严重,向周边逐渐减轻,表明PCV黄斑区视功能受损较严重。与国人PCV好发于黄斑区相一致。 第二部分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与湿性型老年性黄斑变性多焦视网膜电图及视野检查的对比分析 [目的]利用mfERG及视野检查探讨PCV与湿性型老年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maculardegeneration,AMD)之间的视功能差异。 [方法]对经裂隙灯、检眼镜检查及FFA、ICGA检查等确诊为湿性型AMD的患者26例33眼、PCV患者24例31眼及正常对照组24例32眼,应用Octopus101型全自动静态视野仪,采用32程序检测中心30°视野,M2程序检测中心10°视野。分析PCV患者与湿性型AMD患者MS、MD及LV之间的差异。应用VERISScience4.9视诱发反应图象系统进行mfERG检查,记录103个六边形的一阶反应波形和数值,对比分析PCV患者与湿性型AMD患者1~6环N1波、P1波的潜伏期及平均反应密度值。[结果]PCV组与湿性型AMD组相比较,中心30°视野PCV组MS较低、MD较高(P<0.01),LV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中心10°视野两组MS、MD及LV的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mfERG检查结果显示:虽然PCV患者1~6环N1、P1波潜伏期均较湿性型AMD长(P>0.05),反应密度均较湿性型AMD高(P>0.05),但仅中心1环N1、P1波平均反应密度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结论]PCV患者及湿性型AMD患者均可导致中心10°范围内的光敏感度明显下降或视野严重缺损,但PCV患者10°至30°范围的缺损较湿性型AMD要严重,故对于PCV患者建议选用中心30°视野检查。PCV患者及湿性型AMD患者的黄斑区甚至后极部视功能均严重受损,但PCV患者黄斑中心处损害的严重程度小于湿性型AMD。
其他文献
◆摘 要:小学数学教学是基础性学科项目,属于小学教育中关键部分,在实际教学中,应有效地运用思维导图来开展教学活动,其不仅能够消除学生对数学的抵触心理,也能打消学生认知顾虑,使得学生能够更为有效地掌握数学基础知识,为学生构建良好的知识框架,由此为小学生数学学习水平的提升奠定坚实基础。因此在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中,应合理的运用思维导图,制定完善的教学策略,注重培养高素质、全能型地优秀人才,进而为社会主义
◆摘 要:数学的学习对于高中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也是高考的必考科目之一。为了更好地顺应新课改的教学要求,数学教育工作者们在教学中不断的更新自身的教育理念,探索适合学生们学习并且适应时代发展的教学方法,由此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学质量,但是相对的也产生了一些问题,本文就这些问题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一些改进策略。  ◆关键词:高中数学;改进策略  数学是一门抽象的,概括性强,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要求高的一门
◆摘 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我国对于学生的基础教育也在不断深化改革。为了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教育研究人员也提出了许多创新的教学理念,其中“问题教学”是最受欢迎的方法之一。本文就问题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展开探讨。  ◆关键词:初中物理;问题教学;应用浅析  初中物理作为学生接触科学的入门学科,学习起来本身就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老师们也在教学中不断探索和改进授课方式,目的是能够有
◆摘 要:在高中教学的过程中,数学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但当前素质教育同时也要求要全面提高学生的素养,因此,高中数学如何提高学生的素质,成为了当前数学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现代教育更重要的目标,是培养出一批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对学生的创新能力,理论联系实践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等都有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主要探究在高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高中数学;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P40~41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用学过的100以内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培养数感。  2.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提高估计的能力。  3.让学生积累活动经验,学会与他人合作与交流,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增强用数学的眼光看周围的事物和看日常生活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用数表达与量化,培养估计意识,提高估算能力。  教前准备:  教师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