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海上花列传》,作者韩邦庆。小说最初连载于光绪壬辰(1892年)二月创刊的《海上奇书》(初为旬刊,后改为月刊),每期刊两回,刊载至第三十回而结束。后集结成书,于光绪甲午(1894年)出版了六十四回本的石印本。小说以赵朴斋、赵二宝兄妹在上海的沉沦为线索,描写了近三十位烟花女子与其嫖客间的露水姻缘,客观再现了当时上海青楼女子的生存状态。本论文主体分为三部分,分别从叙事结构、人物塑造、审美取向、对现代海派小说的影响等几方面分析小说对传统的继承与创新。 第一部分是《海上花列传》对“奇书文体”的继承与创新。作者在创作中自觉因袭六部“奇书”的艺术精华,但不墨守成规,而是根据小说的内容特色自觉活化为自己独特的艺术手法。小说中“穿插藏闪”的叙事结构与“奇书文体”中经常使用的“横云断山”、“横桥锁溪”、“重作轻抹”、“伏笔”等技巧的渊源关系,“无雷同”“无矛盾”“无挂漏”的人物刻画之法对张竹坡“情理”说的发挥,即是明证。 第二部分是《海上花列传》的现代性新质。近代上海的文化氛围具有中西合璧、商业化、大众娱乐性等特色,这种宽松、自由的文化环境加之作者独特的审美取向孕育了小说中的种种现代性新质:有别于传统狭邪小说而颇似五四现实主义文学的近真倾向;打破了中国古代言情说部的叙事常规,在“平淡而近自然”的白描中凸显出的市民意识;通篇对话中灵动的苏白方言赋予小说的别致的语言风貌;小说中说书人权限的缩小以及戛然而止的开放式结尾等叙事形式的新变。 第三部分是《海上花列传》对现代海派小说的影响。《海上花列传》作为旧海派空前绝后的杰作,对现代海派小说的影响是深远的,尤其是在都市民间文化突兀而现的20世纪40年代。当时海派文学的健将张爱玲更是对《海上花列传》有着难以割舍的钟爱,与韩邦庆产生了一次次的艺术共鸣,正是在对这部小说的传承和超越中,她的作品具有了“现代化和中国化的双重品质”。 由分析可知:《海上花列传》中化用传统而来的精巧结构和巧妙的人物刻画之法透露出作者对中国古代小说传统的尊崇和有意识的学习。而小说中对人性的深刻体察,对世俗美的渲染以及素朴的白描手法则代表着小说打破传统向现代性转变的努力。正是两方面的浑然统一使小说呈现出近代文学所特有的承上启下的过渡性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