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提高输出功率是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fuel cell,PEMFC)的重要发展趋势,核心问题是电堆的工程放大。面积和数量两个维度的放大往往会产生相应的放大效应,影响电池的性能和耐久性。因此,研究放大过程对大功率、高功率密度、长寿命PEMFC的设计开发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本文综合运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等手段,系统探究了 PEMFC放大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高输出功率是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fuel cell,PEMFC)的重要发展趋势,核心问题是电堆的工程放大。面积和数量两个维度的放大往往会产生相应的放大效应,影响电池的性能和耐久性。因此,研究放大过程对大功率、高功率密度、长寿命PEMFC的设计开发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本文综合运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等手段,系统探究了 PEMFC放大过程蕴含的科学与技术问题,揭示了电池面积放大和数量放大过程中传递与反应的相互作用机制,研究了对放大过程有重要影响的水管理和流动均布等关键技术。主要内容如下:(1)考察了流道长度、电极结构及流动分布对电池性能的影响,揭示了电池放大效应与水管理的内在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通道的延长,液态水毛细扩散距离增加,导致水的积聚,造成电池性能下降;微孔层(microporous layer,MPL)凹坑结构的存在导致液态水毛细扩散系数减小,进一步增加了液态水扩散阻力,导致水淹现象,电池性能下降更为明显。电池长度从50 mm分别延长到100 mm、200 mm、300 mm、400 mm和500 mm时,电池的最大功率密度分别下降1.0%、3.9%、11.9%、18.6%和30.5%,呈现非线性下降趋势。随着流道或单电池数量的增加,流动分布不均匀加剧,造成局部供气减少,导致气液传递过程的共阻滞作用,是影响电堆性能输出的主导因素。面积和数量放大导致电池性能下降的直接原因均为液态水传递阻力的增加,因此排水能力下降是放大过程存在的共性问题,排水强化与流动均布是PEMFC工程放大的关键技术。(2)基于反应器稳定性分析方法探究了 PEMFC水热管理过程的多态性、动态性和稳定性。针对冷启动过程,构建了以冰的体积分数为自变量的放热和移热速率线,获得了从冰的形成到融化转变的冰体积分数临界值(即不稳定的定态点对应的冰体积分数)。结果表明,冷启动成功的充要条件一是满足传质基本条件(即具有两个定态点),二是需要保证电池内冰的体积分数小于临界值。针对正常运行过程,构建了以液态水体积分数为自变量的产水和排水速率线,获得了电池运行的三个定态点,即停机点、中间定态点和右侧定态点,其中,中间定态点是不稳定的工作点,电池在该点工作时,操作参数的扰动会导致脱水或水淹等突变情况,损害电池的性能和耐久性。右侧定态点是稳定工作点,在该点优化操作参数,可在维持膜水合性的前提下,强化排水能力,提高电池性能。(3)系统考察了电堆级和电池级两级流动分布过程,研究了均布过程的机理与技术,电堆级均布的本质是流量分布的均匀性,电池级均布则是速度分布的均匀性。模拟结果表明,对于电堆级均布过程,由于进气总管的压力恢复,总管阻力实际由排气管决定,为了减小总管阻力以提高流量均匀性,首先应保证排气管具有足够的尺寸,通常需使总管阻力占比小于1/4,其次是进、排气总管压力分布要匹配,截面最佳比例是1:2。对于电池级均布过程,基于流场结构与几何结构的内在关系,揭示了基于径向流调控的均布机理,构建了新型“组合网格型”流场过渡区结构,有效提高了电池级流动的均匀性。该结构通过设置中心横置网格和侧方竖置网格,对径向流的产生和分配进行主动调控,实现了轴向动能的高效传输以及过渡区突扩截面上的流速均布,中心和侧方网格区开孔率等两个关键参数由平行流道上方被动形成的径向流动分量加以确定。(4)提出了 MPL制造过程的结构调控方法,探究了电池制造与运行的关系,目标是形成均匀孔隙结构,以促进电极中液态水的排出。实验结果表明,分散性好的浆液形成的孔隙结构也更为均匀,而当浆液内颗粒团聚程度较高时,MPL成型材料则会出现裂隙、凹坑等缺陷结构。因此,MPL制造过程的核心调控原则是保证浆液具有好的分散性。基于制浆实验,阐明了组成对浆液微观结构的影响规律,提出了 MPL浆液的最佳配方:聚四氟乙烯载量为30%,异丙醇与水的质量比为1:2。针对狭缝涂布过程,揭示了新涂布操作窗蕴含的流动特征,即“泊谡流-库特流-气泡流”,其中,剪切速率分布均匀的库特流对浆液分散最为有利。考察了流体性质和几何结构对流型演变的影响,定量给出了新涂布窗的上操作边界,结合现行操作窗的气泡夹带下边界,共同组成了适用于MPL浆液等悬浮液的新涂布窗,有效调控了涂布剪切流动,提高了浆液在涂布过程中的分散均匀性,制得了孔隙更为均匀的MPL材料。
其他文献
概念分解作为一类有效的、解释性较好的表示学习方法,在机器学习与数据挖掘领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但经典的概念分解算法普遍存在如下问题:a)直接基于原始数据进行分解,导致对噪声敏感;b)缺乏动态的自适应局部保持机制,导致近邻数选择难;c)无监督的学习模式无法利用标签信息,导致特征鉴别性不足;d)传统模型为单层分解结构,导致无法挖掘隐藏的深层次特征。鉴于以上不足,本文重点围绕“鲁棒特征学习、自适应权重构建
在当今经济和贸易全球化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各国之间的信息互通量级巨大,机器翻译(Machine Translation,MT)在这个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各类机器翻译系统都需要具备利用外部词典快速提升专业领域翻译准确率的能力,如何让机器翻译系统产生的译文能够满足提前给定的词或短语的翻译(即“机器翻译的干预机制”),如何更好的通过干预机制提升翻译质量,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神经网络机器翻译(N eu
随着逆全球化的持续性影响,美国国内的民粹主义进一步的抬头,并最终促成了特朗普在美国大选中获胜。特朗普就任美国总统以后,其通过减少对外贸易逆差和改善国内就业等行为,来获得民众的满意。从中美贸易角度来看,由于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其全球性制造和贸易大国的地位易发稳固,在国际分工中夯实了“全球制造工厂”的地位。美国民众认为中国的对外贸易发展,抢占了其国内工人就业岗位。美国精英则觉得随着中美两国的全方位实力
研究背景:急性心肌梗塞(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全球致残和死亡的主要原因,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始终居高不下,威胁着全人类的健康。干细胞移植修复损伤心肌、促进心肌细胞再生已在大量动物模型中得到验证,但其在体内的分布、迁移、存活和分化的机制仍不明确。有研究证实,心肌梗死后炎症的发生,通常以旁分泌的形式介导损伤的继续恶化。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OD-
目的 观察miR-760在原发性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及其生物学意义,并通过对其靶基因HMGA2的鉴定,阐明其在HCC的增殖、侵袭和转移中的作用,并初步探讨调控miR-760表达的分子机制。旨在为深入探讨HCC的发生机制提供新的策略,为筛选HCC生物标志物和治疗靶点提供新的思路。方法(1)运用FunRich软件进行功能富集分析,确定了 miR-760在HCC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2)运用实时
燃煤电厂作为人类电力的主要来源之一,在保障人类正常生产生活的同时,也对环境造成了污染。排放物中的重金属汞元素由于其稳定性、高毒性和生物积累性使得汞污染受到了世界范围的高度关注。目前在治理燃煤电厂的汞污染上,吸附和催化氧化是主流技术。金属有机框架材料作为新型多孔材料,拥有稳定结构、高孔隙率、不饱和金属位点等优秀的性质,在许多领域得到了应用。本论文的目标是探究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etal Organi
多溴二苯醚(PBDEs)被广泛应用于电子产品、塑料制品和纺织品中,由于具有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特性被逐步淘汰,新溴代阻燃剂(NBFRs)作为其替代品随之扩大生产和使用规模。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NBFRs也具有持久性、远距离迁移能力、生物富集和生物放大效应以及生物毒性。然而,关于NBFRs在环境中的报道较少。电子废弃物拆解区是典型的溴代阻燃剂(BFRs)污染源,系统调查污染特征和开展环境行为研究具有重要
“双碳”战略对含碳基质燃料的热化学转化提出更高要求。气化技术由于原料和产品的灵活性受到广泛关注。目前,气化原料已由煤拓展到可再生的含碳基质和高热值的废弃物,如生物质和石油焦等。亟需对现有气化工艺进行升级,这有赖于对含碳基质热解气化机理的深入理解。研究预处理对含碳基质热解气化的影响,既可为新气化工艺的研发提供参考,也有助于通过比较研究揭示热解气化反应机理。本文针对典型含碳基质的有机组分和无机组分的差
采用闪蒸—换热一体化技术的蒸发热水塔,是煤气化工艺中渣水处理模块的核心设备。蒸汽在热水室塔板上以鼓泡的形式与冷却水进行直接接触并发生相变热质传递,因此探究塔板上气泡的变化特性是理解热水塔内热质传递规律的基础。本文以蒸发热水塔内气泡为研究对象,搭建了可视化热水室塔体,借助高速相机和计算机辅助软件研究了热水室内蒸汽、氮气、二氧化碳等不同气体气泡生长运动特性和液膜破裂,以及气液流量、固体颗粒、塔板条件对
多喷嘴对置式气流床水煤浆气化技术是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关键技术。气流床水煤浆气化过程中水煤浆气流式热态雾化以及不同空间区域高温颗粒群热态行为均与气化炉平稳运行及气化效率密切相关,因此亟需深入系统研究气化炉内水煤浆气流式热态雾化特性及高温颗粒群热态行为规律。基于实验室规模多喷嘴对置式气流床水煤浆气化热态实验平台,采用优化的可视化成像系统针对气化炉内水煤浆气流式热态雾化特性、水煤浆雾化过程颗粒运动行为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