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猪是我国重要的大宗农产品之一,也是最主要的“菜篮子”产品。近年来生猪生产和价格波动剧烈,对经济社会的平稳健康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本研究拟对生猪价格和生产的波动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尝试建立生猪生产景气指数系统,对生产和价格的波动进行综合景气预警;同时对我国生猪生产的预警调控措施进行评价,提出进一步完善生猪生产预警调控体系的政策建议。生猪价格波动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正常现象,但与美国相比,我国生猪价格波动偏大,且呈现明显的周期性和季节性。生猪价格波动是供给需求矛盾的集中反映。从长期看,人口的刚性增长、居民收入的增加相对稳定,生猪出栏的变化是导致生猪价格大幅度波动的主要因素。而在短期内,由于养殖场户市场谈判力量较弱,除生产因素外,节假日需求季节变化和由饲料价格变化所导致的成本变化是生猪价格波动的主要因素。顺应市场需求变化,及时跟踪生产的变化是调控生猪价格的基本前提。近30年我国生猪生产发展经历了起步阶段、全面发展阶段、结构调整阶段、转型升级阶段等几个阶段,规模养殖水平不断提升,区域格局上呈现由华东向华中和华南转移的态势,饲养成本上升趋势也较为明显。伴随着生猪生产的发展,我国生猪生产的品种变化很大,目前主流品种已与国外先进发达国家接轨。但由于我国生猪生产主体众多、生产方式各不相同,导致生产计划调整的随意性,猪群周转规律性较差,进一步放大了市场价格波动,这是我国生猪产业波动频繁的内在原因。在不同规模的养殖场户中,散养户和大型规模养殖场户的生产波动较大,对生猪生产总体波动的影响也较大,养殖场户在决定生猪出栏数量时,对生产和价格因素最为敏感,且决策行为具有明显的滞后性;而小型规模养殖场户和中等规模养殖场户的生产波动相对较小,这为我国现阶段支持发展适度规模养猪提供了可靠数据支撑。生猪生产景气指数可以综合反映生猪生产和价格的变化趋势,根据生猪价格和生产波动相互影响的规律进行预警发现,景气预警指数具有2-6个月的先行性,明显优于单一的猪粮比价预警方式。2009年以来,我国生猪生产景气呈现先升后降的运行态势,目前景气预警指数虽仍处于“绿灯”区间,但应密切关注下一步走势。2007年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生猪生产宏观调控措施,但分析结果显示,政策效果呈现下降的态势。建议进一步加大国家财政支持力度,建立健全政府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加强信息监测预警;完善生猪调控预案的响应措施,建立国家生猪产业调控基金;强化生猪疫病防控,支持适度规模养殖发展,加快产业化发展步伐,探索建立生猪期货或远期交易制度,以降低生产过程中的不确定性,缓解生产的波动幅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