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距《历史与阶级意识》发表已近百年,其中关于物化批判理论的研究,历来是卢卡奇思想研究的重点,并取得丰硕的成果。相较之下,卢卡奇对物化问题的解决方案——阶级意识思想研究还略显薄弱。《历史与阶级意识》中的阶级意识思想,在卢卡奇的整个思想脉络中占据重要地位,既是卢卡奇资本主义物化批判的理论落脚点,又是其对无产阶级革命问题的思考结晶。
《历史与阶级意识》中阶级意识思想的形成,可视为卢卡奇对时代问题的理论回应。在资本主义物化的发展下,西方文明遭受危机。卢卡奇在新康德主义与克尔凯郭尔化的黑格尔主义影响下,诉诸戏剧、小说等艺术形式,以求拯救西方文明的方法。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与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彻底粉碎了卢卡奇诉诸艺术解放的憧憬,以致其陷入绝望之中。正是列宁领导的俄国十月革命,才让卢卡奇看到了新世界的曙光,使其积极投入到匈牙利的无产阶级革命之中,但由于匈牙利共产党过少关注阶级意识问题,致使政权在诞生之初即被颠覆。因此,逃亡维也纳的卢卡奇,开始关注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问题,这一时期受列宁《怎么办》与马克思《资本论》中商品拜物教思想的影响,加之对韦伯与西美尔社会学研究方法的掌握,他开始立足于资本主义社会现实,尝试分析不同阶级的阶级意识状况。
就资产阶级的阶级意识产生而言,资本主义物化的出现,打破了前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等级制,致使亚阶级意识上升为阶级意识,并在资本主义物化的现实中呈现为物化意识,也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被量化,在认识上体现为直观的态度。如此一来,资产阶级的阶级意识就必然难以把握事物的本质,呈现为虚假性。然而在资本主义内部矛盾逐渐加剧的情况下,资产阶级意识到自身阶级意识的限度,但为夯实其统治,其便虚伪地掩饰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在卢卡奇看来,康德的“自在之物”问题就是物化意识的理论表达,经由康德、费希特、席勒乃至黑格尔对“自在之物”问题的不同回答,就是紧紧抓住了并尝试解决这一问题的努力。黑格尔的辩证法最终指明了物化问题的解决方向,将突破资产阶级阶级意识的关键落在历史同一的主客体身上,但由于黑格尔哲学的资产阶级立场,将这一主客体视为精神,难以洞察到真正的历史承担者。
通过将无产阶级作为历史同一的主客体,卢卡奇在德国古典哲学与马克思之间架起了桥梁。卢卡奇藉由总体性辩证法,立足于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现实,揭示了在资本主义物化的极致下,工人意识到自身是资本主义发展中的主动轮,与其现实被剥削的客体地位不符,便能在资本主义物化的极致下,由商品的自我意识上升为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真正担负起历史使命。无产阶级阶级意识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是经由萌芽、觉醒、危机到觉悟部分的过程,与此相适应,卢卡奇将无产阶级的运动分为:空想社会主义、自发运动、孟什维克和布尔什维克四个阶段。与资产阶级阶级意识斗争时,更应充分发挥无产阶级先锋队的使命,秉持策略与组织相统一的原则,系统化教育无产阶级内部的各个成员,以此来唤醒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突破物化意识的束缚,从而发动无产阶级革命,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在这个意义上,《历史与阶级意识》中的阶级意识思想,可视为卢卡奇主观上对列宁理论的一种概括,客观上却陷入了黑格尔哲学的迷雾之中。
卢卡奇视野下的无产阶级革命就演变成意识的斗争,带有一种浓厚的主观主义色彩,以“救世主自居的乌托邦主义”。在方法论上,卢卡奇忽略了黑格尔的本体论前提,强行将黑格尔的“主体即实体”原则落在无产阶级与其阶级意识的成长中,正是这个意义上其走上了黑格尔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但另一方面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思想又对葛兰西的文化霸权思想、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工业批判以及欧洲左翼的意识形态批判理论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历史与阶级意识》中阶级意识思想的形成,可视为卢卡奇对时代问题的理论回应。在资本主义物化的发展下,西方文明遭受危机。卢卡奇在新康德主义与克尔凯郭尔化的黑格尔主义影响下,诉诸戏剧、小说等艺术形式,以求拯救西方文明的方法。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与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彻底粉碎了卢卡奇诉诸艺术解放的憧憬,以致其陷入绝望之中。正是列宁领导的俄国十月革命,才让卢卡奇看到了新世界的曙光,使其积极投入到匈牙利的无产阶级革命之中,但由于匈牙利共产党过少关注阶级意识问题,致使政权在诞生之初即被颠覆。因此,逃亡维也纳的卢卡奇,开始关注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问题,这一时期受列宁《怎么办》与马克思《资本论》中商品拜物教思想的影响,加之对韦伯与西美尔社会学研究方法的掌握,他开始立足于资本主义社会现实,尝试分析不同阶级的阶级意识状况。
就资产阶级的阶级意识产生而言,资本主义物化的出现,打破了前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等级制,致使亚阶级意识上升为阶级意识,并在资本主义物化的现实中呈现为物化意识,也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被量化,在认识上体现为直观的态度。如此一来,资产阶级的阶级意识就必然难以把握事物的本质,呈现为虚假性。然而在资本主义内部矛盾逐渐加剧的情况下,资产阶级意识到自身阶级意识的限度,但为夯实其统治,其便虚伪地掩饰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在卢卡奇看来,康德的“自在之物”问题就是物化意识的理论表达,经由康德、费希特、席勒乃至黑格尔对“自在之物”问题的不同回答,就是紧紧抓住了并尝试解决这一问题的努力。黑格尔的辩证法最终指明了物化问题的解决方向,将突破资产阶级阶级意识的关键落在历史同一的主客体身上,但由于黑格尔哲学的资产阶级立场,将这一主客体视为精神,难以洞察到真正的历史承担者。
通过将无产阶级作为历史同一的主客体,卢卡奇在德国古典哲学与马克思之间架起了桥梁。卢卡奇藉由总体性辩证法,立足于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现实,揭示了在资本主义物化的极致下,工人意识到自身是资本主义发展中的主动轮,与其现实被剥削的客体地位不符,便能在资本主义物化的极致下,由商品的自我意识上升为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真正担负起历史使命。无产阶级阶级意识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是经由萌芽、觉醒、危机到觉悟部分的过程,与此相适应,卢卡奇将无产阶级的运动分为:空想社会主义、自发运动、孟什维克和布尔什维克四个阶段。与资产阶级阶级意识斗争时,更应充分发挥无产阶级先锋队的使命,秉持策略与组织相统一的原则,系统化教育无产阶级内部的各个成员,以此来唤醒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突破物化意识的束缚,从而发动无产阶级革命,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在这个意义上,《历史与阶级意识》中的阶级意识思想,可视为卢卡奇主观上对列宁理论的一种概括,客观上却陷入了黑格尔哲学的迷雾之中。
卢卡奇视野下的无产阶级革命就演变成意识的斗争,带有一种浓厚的主观主义色彩,以“救世主自居的乌托邦主义”。在方法论上,卢卡奇忽略了黑格尔的本体论前提,强行将黑格尔的“主体即实体”原则落在无产阶级与其阶级意识的成长中,正是这个意义上其走上了黑格尔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但另一方面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思想又对葛兰西的文化霸权思想、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工业批判以及欧洲左翼的意识形态批判理论产生了积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