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 ALL)是起源于淋巴细胞的异质性血液系统肿瘤,尽管近年来其治疗有了显著的提高,但长期用药的副作用及多药耐药性的产生,严重影响其治疗质量,因此寻找有效、低毒的抗ALL新药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本文以文献报道为依据,选取了对白血病有潜在治疗作用的中药为研究对象,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为考察重点,筛选治疗ALL有效的中药活性成分。在筛选出活性作用较强的化合物20(S)-protopanoxadiol (PPD)和Zeylenone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其作用的可能机制。抗ALL中药活性成分的筛选:应用化学方法提取分离中药制备筛选样品,以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Reh;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HL-60;人淋巴瘤Raji为细胞模型,MTT法检测样品抑制白血病细胞增殖作用。山椒子,蛇莓,贯众,蚤休等30种药用植物来源的66个样品体外筛选结果显示,青黛,丹皮,鹿衔草醇提物,蛇莓甲醇部,水部及蛇莓总酚特异性作用于HL-60细胞,蚤休醇提物对Raji细胞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PPD及zeylenoney对3种细胞株均表现抑制作用,并且对Reh抑制作用显著,48h的IC50分别为11.5μg/mL和0.52μg/mL。此外,贯众来源的3-Methyl-butyrylphloroglucinol,栀子来源的熊果酸,西洋参来源的原人参三醇(Protopanoxatriol, PPT)对Reh细胞抑制作用也较强。活性成分(PPD, zeylenone)抗ALL体外药效学研究:选用多种组织来源的肿瘤细胞模型及正常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应用MTT法,对PPD体外抗肿瘤效应进行比较,发现其对ALL细胞株Reh, RS4;11增殖抑制作用相对最强,而对PBMC影响最弱。以ALL细胞株Reh, RS4;11为研究对象,采用细胞形态学观察,流式细胞仪检测DNA含量变化,Annexin V/PI双染法及分化相关表型分析等方法探讨PPD抗ALL效应及作用机制。结果显示,PPD能够时间-剂量依赖性地抑制Reh, RS4;11细胞增殖;PPD 24-36μM能够阻滞Reh, RS4;11细胞周期于G0/G1期,相应地S期细胞减少,阻滞细胞周期与下调cyclin D1,CDK4,上调P21表达有关;PPD能够促进Reh, RS4;11分化相关表型的表达,而无明显的诱导ALL细胞凋亡作用。Zeylenone体外药效学结果显示其具有较好的抗肿瘤活性,且对ALL细胞株呈现更高的敏感性,而对PBMC抑制作用较小,并且能够时间-剂量依赖性地抑制Reh, RS4;11细胞增殖,诱导其凋亡,阻滞细胞周期于G0/G1期,诱导凋亡与增加caspase-3,-8,-9的活性,上调促凋亡蛋白Bax的表达,下调抗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有关,阻滞细胞周期与下调cyclin D1和上调P21的表达有关。PPD抗ALL体内药效学研究:以L1210小鼠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移植模型为研究对象,从整体水平观察PPD抗肿瘤效应。结果显示连续10天灌胃给予荷瘤小鼠10mg/kg, 20mg/kg,40mg/kg PPD,能够明显改善荷瘤小鼠一般状况,抑制肿瘤的形成,延长荷瘤小鼠生存期;降低其外周血WBC数;减少骨髓中白血病细胞的浸润;组织病理学切片HE染色结果显示,PPD能够降低炎细胞对肝,肾组织的浸润;并且能够改善荷瘤小鼠的免疫功能。体外PPD对L1210细胞作用检测,发现PPD能够时间-剂量依赖性地抑制L1210细胞增殖,阻滞细胞周期于G0/G1期。与前面的结果相一致。综上所述,本文对白血病有潜在治疗作用的中药文献进行了分析整理,采用各种溶剂进行提取分离,以IC50为评价指标,发现20(S)-protopanoxadiol和Zeylenone具有较好的抗ALL活性。发现PPD具有抑制白血病细胞增殖,阻滞细胞周期,诱导白血病细胞分化的潜能,而无明显的诱导凋亡作用,整体水平的在体实验,进一步表明PPD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效应。Zeylenone抗肿瘤作用与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阻滞细胞周期相关。本文的研究为中药的抗ALL作用提供了科学依据,并且首次从诱导分化角度探讨PPD的抗ALL效应,发现了zeylenone的诱导凋亡作用,为抗ALL新药的研制提供实验依据与新的研究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