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乳腺癌已成为威胁女性健康的常见肿瘤,而传统化学疗法易产生耐药性导致疗效低,同时对机体产生严重的毒副作用。光动力疗法(PDT)因其微创、低毒、高选择性等优势,已成为肿瘤治疗的有效方式。同时,以无载体纳米药物方式的光化联合治疗可通过协同效应进一步提高疗效。本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一些天然小分子除具有优异的抗肿瘤活性外,还有自组装形成纳米形貌的特性。此外,通过二硫键可使药物在高含量谷胱甘肽的肿瘤细胞中实现缓慢释放。因此,本文将天然小分子白桦脂酸(BA)与二硫键偶联后与光敏剂二氢卟吩e6(Ce6)共组装,构建了一种氧化还原刺激响应性的无载体纳米药物(BA-s-s/Ce6 NPs)应用于乳腺癌的体内外化疗-光动力联合治疗研究,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白桦脂酸(BA)和3,3’-二硫代二丙酸(DPA)通过酯化反应合成具有二硫键的白桦脂酸衍生物(BA-s-s),反应条件为BA:DPA:DCC:DMAP摩尔比=1:4:1.5:2.5,冰浴搅拌24 h。采用正相硅胶柱层析法和红外光谱法、核磁共振波谱法对BA-s-s分离纯化和结构鉴定。通过SEM、DLS确定BA-s-s和Ce6共组装为纳米颗粒(BA-s-s/Ce6 NPs)的方法为共沉淀法,BA-s-s:Ce6比例为4:1,浓度为33.6 mmol/L。通过SEM、DLS、UV-vis对BA-s-s/Ce6 NPs的形貌、基本参数和分子间相互作用力进行测定,可得BA-s-s/Ce6 NPs粒径为211.5 nm的分散性最好的球形颗粒,并通过π-π堆积作用和疏水相互作用形成共组装结构。通过透析法计算体外Ce6释放率,发现BA-s-s/Ce6 NPs的药物释放对谷胱甘肽(GSH)表现出氧化还原响应性,在2 h内Ce6释放率达到51.83%,24 h内释放率可达88.83%。BA-s-s/Ce6 NPs能在蒸馏水、RPMI-1640培养基和PBS三种介质中形成胶体体系,具有良好的溶解性和分散性。以DPBF为探针,辐照后测定BA-s-s/Ce6 NPs在水中产生1O2的能力,结果显示1O2产率为0.30,高于游离态Ce6的1O2产率。通过荧光倒置显微镜观察到4T1细胞可在1 h充分内吞BA-s-s/Ce6 NPs。通过MTT实验发现,BA-s-s/Ce6 NPs联合治疗组通过协同效应使抑制肿瘤效果优于单一疗法,当Ce6浓度为4μg/m L时4T1细胞抑制率可达97.62%,IC50值为0.663μg/m L。建立荷4T1细胞的BALB/c小鼠模型,通过荧光成像发现相比于游离态Ce6,BA-s-s/Ce6 NPs具有更好的肿瘤靶向性,在给药后0.5 h和6 h时肿瘤处荧光最强。检测小鼠体重变化、血液生化指标与脏器系数发现,小鼠给药过程中体重减轻但给药结束后体重有所增加,血液生化指标和脏器系数无显著变化,表明BA-s-s/Ce6 NPs联合治疗对小鼠各脏器无显著影响,具有较低毒性。BA-s-s/Ce6 NPs联合治疗组的肿瘤体积增长速率最缓慢,肿瘤抑制率可达66.94%,疗效优于BA-s-s/Ce6 NPs化疗的25.99%与光动力疗法的33.96%。因此,本研究通过共组装BA-s-s和Ce6建立新型氧化还原刺激响应性的无载体纳米药物系统,突显了具有氧化还原刺激响应性的天然小分子白桦脂酸在光化联合疗法中的良好4T1肿瘤抑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