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中国文化史、美术史发生巨大裂变的转型期,中国古典画论作为一个表述和体现了中国古典时期画家及画论家的观念、感知方式、思维方式、精神结构,以及社会历史文化的特质,具有独特观念意义和言说方式的语言系统,在这样重大的社会文化转型期中,面对“现代性”、“世界性”以及美术创作变革振兴的现实要求,画论语言系统其自身内在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不只是局部的改良,而可能是裂变与重组,是结构性的重构,因此也逐渐建构了一个新的“现代形态”的语言系统。我们将这一现象称之为中国古典画论的现代“转型”。所谓“转型”,就是指中国画论这一语言体系在这样的历史时期所发生的主体性的模式转换。本选题着重以语言学和社会学并重的研究方法,从社会文化背景中语言的生成及变化构成,语言的结构关系,语言的观念表达,语言的社会学文化学等方面,研究和探讨中国古典画论的生成渊源、语言特点以及现代转型等问题和意义,从而勾勒出作为现代形态的美术理论的语言特点和观念指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