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新政时期选官制度的变革研究(1901-1911年)

来源 :西南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l198706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末新政时期,随着与世界联系的愈加紧密,选官理念和人才要求发生了转变。清末的选官方式也随之转变,从原有的科举取士到后来的学堂教育选官、留学生毕业生选录和议员选举制度。在清末的社会转型期,新的选官方式作为一项新制度,从最初的设定到实行,以及实行过程中的不断修正和完善,乃至最后的废弃这整个过程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和研究。因此,本文将时间立足于清末新政时期(1901—1911年)的坐标系内,重点考察清末新旧交替时代,从思想层面考察国家选官理念的变化,从现实层面考察推动选官方式变化的因素,具体阐述选官方式的变化,总结清末选官方式的特点以及其所导致的国家公务人员结构和素质、国家行政体制和后世社会的影响等等。本文正文部分分为以下三个方面:第一部分清末选官制度变革的背景。思想层面,清廷的选官理念发生了重要的转变,官员录用的标准已是鼓励新旧学兼通。现实层面,清廷统治者的用人新需求、洋务运动的开展以及科举制度自身的异化推动了清廷选官制度的变革。第二部分清末选官方式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废除科举制度,引入学堂教育选官、留学生毕业选录制度和议员选举制度这三种新式选官制度,新式选官制度注重考生的新学教育背景,简化了官员选录的程序,将考试的重点放在考察考生的专业能力而不是传统的伦理道德,并在实行过程中得到不断地完善。第三部分清末选官方式的特点和历史影响。其最大的特点是文武官员的选拔录用趋向专业化,官僚成员的构成由原有的儒臣向具有新旧学兼具背景的新式官员转化。新录官员改变了国家公职人员的结构,他们专业素养和优秀能力在实务操作中渐渐体现出其优势。然而选官制度的变革使得清廷失去了维护封建统治的重要人才来源,其中央权威进一步被削弱,加剧了官僚队伍的混乱和腐败,导致中国的城市和农村渐渐出现分离的趋势,改变了原来“士农工商”各阶级的社会地位,最后动摇了以儒家学说为代表的封建传统文化,使清廷失去了其稳固统治秩序的文化基础。
其他文献
本文应用有机岩石学方法详细研究了烃源岩中沥青的地质特征,根据来源将其划分为三种成因类型:原地沥青,异地沥青及再循环沥青。结合热模拟实验结果,研究了各种地质因素对沥青
激光材料加工是高能束流加工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已广泛用于材料的打孔、切割、成形、焊接汲表面处理,主要综述了各种激光材料加工技术在钣金工艺中的应用情况。
淀粉酶值是蜂蜜卫生检验中的重要检测项目之一,其活性的高低是衡量蜂蜜成熟度、加热程度和贮存时间的重要指标,而试管比色法被广泛应用于高等院校实验教学中用以检测淀粉酶的活
目的探讨CDDO-9,11-二氢三氟酰胺(dh404)预处理激动核转录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信号通路对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30只SD健康雄性大鼠按照
泰语动词dai41的语法化,一是从动词语法化出助动词,并由助动词进一步语法化为叹词;二是从动词语法化出结构助词。而在句的语法化上语法化出三种dai41的句型独立结构,即:由dai4
分数极路比绕组是一种有效解决绕组极数与支路数不匹配问题的非常规交流绕组,对拓宽大型交流电机定子绕组设计范围具有重要意义。分数极路比绕组中各支路电动势和磁动势呈不对
1864年,新疆天山南北发生了反对清朝政府统治的事件。10月13日,伊犁民变爆发。目前,学术界对于伊犁民变的研究,缺少全面和系统的研究。本文试图运用已掌握的史料,还原伊犁民
派遣驻外公使是清政府走出天朝上国,走进近代国际社会的重要步骤。这些使节责任重大,他们不仅要在西方强国的虎口下维持国家形象与利益,还肩负着观察、学习西方富强之道的责
本文以晚清江苏知县李超琼为个案,考察地方知县对晚清不断涌现的新时局和新事物做何反应,并着重探讨相应反应背后的考虑和动机,即反应的由来。论文主体部分大体按照时间顺序
在镗床加工中经常遇到类似于(图1)中所示的情况,由于工件设计的原因以及通用量具的限制,往往给精确的内径测量和孔距测量带来极大的妨碍。无法得到精确的测量数据。为解决这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