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输卵管癌是女性生殖系统罕见恶性肿瘤,发病率在妇科恶性肿瘤中约占0.18%-1.6%。其主要发生于绝经期妇女。阴道排液,腹痛及盆腔包块被称为“输卵管癌的三联征”。但典型的“三联征”较为少见,仅有约15%的患者出现。多数患者临床表现不典型,易与其他妇科疾病混淆。目前通过影像学检查(妇科阴道彩超、CT、MR)、血清CA125检测、细胞学检查、宫腔镜检查及诊断性刮宫等手段进行诊断。但均无特异性,加之其发病率低,常常被忽视,故误诊率极高,在我国可以达到94-98%,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治疗及预后。因此对输卵管癌误诊原因进行分析,总结误诊经验教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同时也是提高其正确诊断率的重要手段,为给予患者正确及时的治疗措施,改善患者生存率提供了有利条件。目的本文通过对吉林大学第二医院2000年8月——2010年9月收治的41例原发性输卵管癌患者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详细阐述其临床资料,对其误诊结果进行归纳分类,并进一步分析误诊原因,总结误诊经验教训,希望为以后的临床工作提供有利依据,以便提高输卵管癌诊断率,最终达到改善患者生存率及生活质量的目的。材料与方法对吉林大学第二医院2000年8月——2010年9月收治的41例原发性输卵管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年龄、孕产次、既往史、就诊原因、辅助检查、临床期别、手术方式、术后病理报告、诊断符合率等进行归纳,总结输卵管癌的临床特点,评价辅助检查在输卵管癌诊断中的价值,结合文献对结果进行讨论,分析误诊原因,总结经验教训。结果术前诊断输卵管癌的仅1例(2.44%),其余40例全部误诊,误诊率高达97.56%。其中误诊为卵巢癌19例(46.34%)、卵巢良性肿瘤15例(36.59%)、子宫内膜癌4例(9.75%)、子宫肌瘤1例(2.44%)、术前没有明确临床诊断1例(2.44%)。结论(1)输卵管与卵巢毗邻,发生肿瘤时易相互浸润,难以鉴别,又因输卵管位于盆腔,无法轻易取得病理。并且输卵管癌是妇科少见恶性肿瘤,其发病率低,常常被忽视,导致高误诊率。(2)50-60岁妇女,尤其是绝经后女性,是原发性输卵管癌高发人群。(3)表现出典型“输卵管癌三联征”的患者为数较少,而大多数输卵管癌患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易与其他妇科肿瘤相混淆,导致术前诊断困难。有时由于临床表现极不典型,输卵管癌的术前误诊无法避免。(4)影像学检查,尤其是妇科阴道彩超是主要的辅助诊断方法。但其对于诊断帮助有限,由于输卵管与卵巢解剖位置靠近,发生肿瘤时,易于相互转移浸润,因此妇科彩超对两者的肿瘤分辨率低,无法确定肿瘤来源。(5)绝经后妇女出现阴道流血且有盆腔肿物,诊断性刮宫显示有癌细胞时,不仅要考虑子宫内膜癌,还要想到输卵管癌转移到子宫的可能性,以增加输卵管癌术前正确诊断率。(6)CA125可做为诊断的参考指标。其存在于间皮细胞及苗勒氏管上皮衍生物所发生的肿瘤,当CA125增高时,要开阔思路,不局限于卵巢上皮肿瘤,同时考虑到输卵管癌的可能性。(7)分析误诊原因,提高警惕及意识,拓宽临床思维,是减少输卵管癌的误诊率、提高生存率、改善预后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