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森林群落的稳定性研究主要是针对天然林进行,对人工林研究较少,人工林稳定性与林地保持生产力和维持木材经营质量有重大关系,通过研究福建省将乐县国有林场的杉木人工林的稳定性情况,为人工林稳定性的研究和经营过程中林地生产力的保持提供理论上的支撑。本文将研究区设定在福建省将乐县国有林场经营的人工林区内,选取林场的杉木阔叶混交林,杉木毛竹混交林和杉木马尾松混交林三种人工林群落类型为评价对象,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权重的基础上构建人工林稳定性的评价体系,用逼近理想解排序法(TOPSIS)综合分析评价三种群落稳定性,结合林场的18块杉木人工林样地上的乔木每木检尺数据和灌木草本的调查数据计算稳定性指标进行最终排名,得出的主要结论如下:1.群落稳定性评价结果:杉木毛竹混交林的群落稳定性最高,其次是杉木马尾松混交林,群落稳定性最低的是杉木阔叶混交林。2.稳定性与多样性相关,计算结果是杉木马尾松混交林>杉木阔叶混交林>杉木毛竹混交林,同群落稳定性评价结果不相同,这说明在一定条件下多样性对于群落稳定性来说是具有代表性的,但并非完全代表稳定性。3.在杉木毛竹混交林中,虽然在林地中毛竹的分布量所占比例较马尾松和阔叶树种的比例大,但是毛竹的叶片较少,并且干型通直,林内的透光透气性较好,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林下的生境情况,促使群落内物种的丰富程度增加和群落的稳定性情况提升。4.通过M-Godron测定的交点坐标值接近20/80为群落的稳定状态,杉木毛竹混交林(0.23)和杉木马尾松混交林(0.24)都较接近稳定性指数定义的稳定状态,杉木阔叶混交林(0.33)表现为较不稳定。5.优势树种更新潜力是林分中优势树种幼苗和幼树占总数的比值大小,杉木毛竹混交林中优势树种是杉木和毛竹,出现幼苗的比例0.23%、幼树18.18%,杉木毛竹的幼树比重较大,更新潜力最强,杉木马尾松混交林和杉木阔叶混交林两种群落类型中优势树种分别是杉木和马尾松、杉木;幼树比例分别是6.88%、6.87%,其优势树种更新潜力较小。6.立地质量是以立木蓄积量、平均树高和枯落物厚度三个因素标准化后计算的平均值,然后用来表示三种混交林分中林分的立地生产潜力,计算结果为杉木阔叶混交林(933.01)>杉木毛竹混交林(841.86)>杉木马尾松混交林(823.02),说明杉木阔叶混交林的立地生产潜力要偏高于其余两种林分。7.最优理想化的空间结构是相邻木都为不同种、树高较参考树低并且分布情况适中。杉木阔叶混交林的平均混交度为0.26,平均大小比数为0.48,平均角尺度为0.46,可知杉木阔叶混交林中,树种分布呈现同种树种分布较为集中,且相邻树种总体较参照树小,树种之间的相互遮挡程度不大,相邻木的角尺度较接近0.5,表现适中,所以虽然混交度表现较不理想,但是大小比数和角尺度综合较优,最终结果是群落的空间结构表现最好的群落类型是杉木阔叶混交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