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建立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模型,观察钩藤碱(rhynchophylline,RP)对TBI小鼠早期癫痫的影响,初步探讨其抑痫作用机制。方法:参照Feeney自由落体法制备闭合性TBI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MOD组),钩藤碱低剂量组(RPD组)、中剂量组(RPZ组)、高剂量组(RPG组)以及丙戊酸钠组(VPA组)。另设空白组(CON组),只剪开头皮后缝合,不进行打击。每组各10只。空白组予以生理盐水处理,给药组予以相应不同剂量的药物进行治疗,连续7d(其中,脑含水量检测,先给药后造模)。在末次给药后腹腔注射亚惊厥剂量的戊四氮(pentylenetetrazole,PTZ)点燃。通过行为学观察并记录小鼠强直、阵挛发作潜伏期;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EEG)监测并分析额叶皮层脑电活动改变;脑干湿重法检测脑组织含水量变化;免疫蛋白印迹法检测海马炎症因子因子(TNF-α、IL-1β)、凋亡蛋白(Caspase-3、Bax、Bcl-2)、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以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lood-brain barrier dysfunction,BDNF)的蛋白表达水平;免疫荧光计数海马齿状回(dentate gyrus,DG)区、CA1区GFAP的荧光密度以及CA3区的BDNF阳性细胞数。结果:1.行为学观察空白组小鼠大多行为正常,少数有惊厥行为;模型组小鼠TBI后5级强直性大发作较多,其他给药组呈现2~4级反复性发作,少数5级发作。与模型组对比,给药组能够明显延长癫痫小鼠阵挛性及强直性发作潜伏期(P<0.05或P<0.01)。其中,钩藤碱高剂量组改善效果优于低、中二个剂量组,存在一定的剂量依赖性。2.脑电图记录与脑含水量改变空白组EEG显示均以基础波为主,无明显痫样波出现,波幅平稳;模型组则显示明显的阵发性痫样放电波形,信号表现为高电位的单棘波、多棘波、尖波以及发作性节律波;与模型组相比,各给药组EEG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棘波或尖波出现,放电次数明显减少,痫性波发生的潜伏期显著延长。VPA组偶有癫痫样放电出现,波幅较小。造模24h后,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脑组织含水量明显增加(P<0.01),与模型组相比,RP中、高剂量组均能降低脑组织含水量(P<0.05);其中,RP低剂量组虽能降低脑含水量,但无统计学意(P>0.05)。3.免疫蛋白印迹检测炎症因子表达变化: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TNF-α和IL-1β蛋白含量表达明显上调(P<0.01)。在给予不同剂量的药物治疗后,各给药组均能使TNF-α和IL-1β表达下调,尤其是钩藤碱高剂量组(P<0.01),治疗效果略低于丙戊酸钠组。凋亡因子表达变化:模型组较空白组相比,促凋亡蛋白Caspase-3、Bax蛋白含量表达明显升高(P<0.01或P<0.05),抗凋亡蛋白Bcl-2含量显著降低(P<0.01)。钩藤碱中、高剂量组均能下调Caspase-3、Bax蛋白表达,上调Bcl-2蛋白表达。钩藤碱高剂量组改善效果最好(P<0.01)。GFAP与BDNF表达变化:二者模型组与空白组对比,模型组蛋白含量均显著增加,钩藤碱低剂量组表达虽有所降低,但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钩藤碱高剂量组都具有显著性(P<0.01或P<0.05)。4.免疫荧光检测GFAP荧光密度变化:镜下观察可见,在DG区和CA1区中,空白组荧光密度最小,模型组荧光密度最大,二者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在给药组中,RP高剂量抑制GFAP阳性反应效果最好(P<0.05),且具有一定的剂量依赖性。BDNF阳性细胞数变化:模型组BDNF阳性细胞表达最多。经RP干预治疗后,RP中、高剂量组BDNF阳性细胞数量较模型组明显减少(P<0.05),低剂量组有降低趋势,但无显著性(P>0.05)。结论:1.钩藤碱可以延长脑损伤小鼠早期强直性和阵发性癫痫发作潜伏期。2.钩藤碱可以降低脑损伤小鼠早期癫痫样放电波幅和次数来抑制脑部异常放电,以及减轻脑水肿程度,促进血脑屏障修复。3.钩藤碱可以下调脑损伤小鼠早期癫痫炎症及凋亡相关因子的表达,而参与多条信号通路的调控发挥抗癫痫作用。4.钩藤碱可以通过降低脑损伤小鼠早期癫痫海马DG区、CA1区GFAP荧光密度以及CA3区BDNF阳性细胞数,抑制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化、增殖,达到神经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