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写作行为通常不可能单独存在,往往需要学习者理解、概括、阐释、整合来自阅读材料的信息,并以此为基础完成写作。综合性写作任务因其模拟、复制了写作语境对受试写作能力的要求,能够较好地预测受试在真实学术语境中的写作能力,因而具有较高的真实性(authenticity)(Lewkowicz,1997)和预测效度(predictive validity)(Bachman,1990)。国内外大规模高风险考试采用了综合性写作测试任务替代传统写作测试项目,如托福网考、台湾地区全民英检考试、大学英语四、六级网考等。这种融合多种技能的综合性写作评测模式已成为语言教学和语言测试领域中一项新兴的重要研究课题。然而,以往研究过多关注受试写作文本特征分析或阅读与写作独立技能之间的关系,而鲜有研究者对 EFL学习者在读写过程中究竟如何运用策略做过系统性研究。  基于文献回顾,本研究提出综合性写作测试中受试写作策略的构成假设框架,其中包括:意义构建策略(meaning-constructing strategy use)、元认知策略(metacognitive strategy use)和认知策略(cognitive strategy use)。根据此假设,本研究旨在回答以下研究问题:第一,综合性写作任务中受试策略运用这一构念的本质是什么?换言之,任务完成过程中,受试究竟运用了哪些策略并如何使用这些策略?第二,不同水平组受试在策略运用方面有无差异?如果有,体现在哪些方面?  本研究以读写结合写作任务为测试工具(该测试项目效度已在相关文献中得以验证),收集以下数据:1)约212名受试综合性写作文本;2)3位评分员分别对212篇作文的评分数据,获得有关评分质量和评分维度的信息为深入分析提供背景信息;3)关于读写结合综合性写作测试策略运用因素的问卷,探究受试写作策略运用构成因素,并验证模型的合理性;4)16位受试有声思维和回溯性访谈录音数据,旨在对受试策略运用做出推断。  本研究从四个方面对所收集数据进行了分析:1)利用多层面 Rasch模型分析写作任务分数数据;2)利用SPSS17.0对问卷数据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3)利用AMOS17.0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4)利用NVivo8.0对有声思维和回溯性访谈录音进行转写、编码,并进行定量统计和定性分析。  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受试在任务完成过程涉及先验知识与原文相互作用中所建构的三种策略构念之间的互动,其中意义构建策略运用包括选择、组织和连接策略;元认知策略运用包括整体构思、局部构思、宏观监察、微观监察、读者意识和评价策略;认知策略运用包括推断、阐明和信息管理策略。2)不同水平组受试策略运用存在差异,主要体现在:高分组受试能够较为有效地运用选择、组织、连接、整体构思、宏观监察、读者意识、评价、阐明和信息管理策略;低分组则主要集中运用局部构思、微观监察和推断策略。  本研究对于综合性写作任务设计与开发、策略运用构念研究、综合性写作任务评分标准的选择和制定、综合性写作教学具有启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