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居住区环境是城市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全的居住环境是居民生活质量的基本保障。儿童是居住区环境的主要使用者之一,与成年人相比,儿童正处于对外部世界的探索期,心理不够成熟、自律性较差、思维简单,容易造成自身伤害,这将对儿童活动空间提出更高的设计要求。目前,全球约有10%至20%的儿童存在心理安全问题,儿童的心理安全需要得到社会的高度重视。然而,居住区户外儿童活动空间设计多针对儿童的使用标准和行为偏好,缺乏减轻和缓解儿童心理安全问题的空间设计。为有效地让儿童成长的空间环境对儿童心理产生良好的干预作用,儿童活动空间设计应考虑儿童心理安全特点。选取2-14岁的儿童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遴选出基于心理安全的居住区户外儿童活动空间影响因子。通过对南昌市居住区的抽样问卷调查,分析儿童户外活动行为特征和心理安全认知现状;通过实地观察,总结基于心理安全的南昌市居住区户外儿童活动空间现状,并基于心理安全对南昌市居住区户外儿童活动空间做出评价。探索基于心理安全南昌市居住区户外儿童活动空间建设的方法,主要得到以下结论:(1)分析儿童思维发展水平和心理特点,结合环境心理学和心理安全研究,重新整合凯文林奇城市空间元素的分类,基于心理安全将儿童活动空间共分为五类:领域空间、私密空间、联系空间、边缘空间和功能空间。(2)综合运用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遴选基于心理安全的居住区户外儿童活动空间影响因子。最终得到1个目标层、4个准则层(空间因素、场地因素、安全管理、监护因素)和17个方案层(私密性、可识别性、空间密度、领域性、可藏匿空间、交通安全、夜间照明、景观维护、安全的植物配置、小区出入口门禁、小区监控设施、警示标志、保安、社会监视、同行小伙伴、亲属陪同、安全认知)。(3)问卷显示,儿童对维护心理安全的影响因子认知首要关注的是设备、空间等本质因素,其次才会关注人对心理安全的影响。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对空间因素的关注越来越高,包括空间私密性、空间领域性、空间可识别性和空间可视性等。虽然2-3岁的儿童心理安全意识薄弱,但他们对车流量和光线明暗这两个因素的敏感度非常高。同时儿童对引起心理不安全状态的因素选择,最低也在30%以上。(4)基于心理安全视角,对南昌市居住区户外儿童活动空间进行评价,评价的主要结果是:缺乏私密空间、空间领域感不强、存在大量可藏匿空间、交通安全隐患大、夜间照明效果不佳、监控系统不完善、门禁管控效果不达标、家长监护意识不高等。(5)结合得出的影响因子和现状情况,针对空间因素、场地因素、安全管理、监护因素,基于心理安全从合理设置空间因素、提升儿童活动空间场地环境、强化安全管理、加强监护管理等四个方面提出南昌市居住区户外儿童活动空间的优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