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磷霉素是一种具有独特化学结构与抗菌机制的抗生素。目前以对称性化学合成技术生产磷霉素,探索不对称性的生物转化或化学合成技术是一个研究热点。本实验室已筛选得到能将底物顺丙烯磷酸(cPA)转化合成磷霉素(FOM)菌株F79(Bacillus fusiformis),由于该菌株的磷霉素产率及产量较低而无法实现工业化生产,本论文研究的目的就是提高菌株的转化产率和产量,为实现把生物技术用于磷霉素的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采用紫外(UV)+亚硝基胍(NTG)复合诱变方法处理复壮后菌株F79,以含最低抑菌浓度(MIC)FOM的分离培养基作为抗性筛选的分离平板,挑选生长良好的菌落进行初筛、复筛。得到一株高产、稳定的FOM生产菌株FUN5,当底物浓度为0.8%时,FOM产量由1.06mg.mL-1提高至2.20mg/mL,转化产率提高了13.04%。对FUN5的种子培养工艺进行了研究,确定当T=37℃,pH=7.0时菌体生长最佳。同时本文也获得了该菌的生长曲线。对FUN5的发酵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最优发酵培养基配方为:甘油3%,硫酸铵1%,酵母膏0.3%,0.5%NaCl,0.02%NaVO3,0.03%CoCl6.2H2O;最优发酵条件为:接种量8%;初始pH值为7.5;培养温度为34℃;底物浓度为0.8%;发酵周期为96h。产物的抑制作用是影响FOM转化合成的一个主要原因,本文利用低强度超声波刺激来改变细胞膜通透性,增加代谢产物的排出速率。通过对一系列超声参数的考察,确定当超声频率为20kHz,每次作用时间为15min时,超声的促进作用最为明显。发酵后的78-90h是超声波处理最佳时间段,每隔2h超声处理一次FOM的产量由2.50 mg.mL-1提高到2.67mg.mL-1。本文还尝试用化学-酶偶联方法来代替两步酶催化法,来消除底物cPA对转化的抑制作用,但实验结果并不理想。至于细菌体内由cPA到FOM的转化途径到底是怎样的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