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的女童教育问题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并成为国家“八五”至“十五”教育科学规划项目和国际组织优先考虑的问题,这期间开展了一系列的专项研究,主要是国家教育部项目规划办审批的女童教育研究项目、国际组织资金支持的女童教育研究项目、以资助为主要特点的女童项目等三种类型。近年来随着国家加大对基础教育的投入和免费义务教育的推行,女童入学的问题得到了缓解,女童教育研究日渐式微。然而,事实上西部贫困地区每年还会不断产生辍学学生,女童的受教育状况依然和男童存在一定的差异,特别是在初中和高中的入学机会上。本研究选取不同类型的女童教育专项研究中具有代表性的研究项目作为个案,通过对项目顾问、项目负责人、项目的参与者(省教科所的工作人员、县教育局的工作人员、实验学校的校长和老师)等人的深度访谈,了解女童教育研究项目的申报、实施、收效、影响力、评价等有关内容,结合1994—2006年13年间发表的女童教育的文献计量分析,对我国女童教育研究走过的近二十年的历程做一回顾,综合考量女童教育研究取得的研究成果、研究的特点和发展的方向,期望通过对女童教育研究的总结,为教育研究工作者提供一种新的视角来思考我国二十年来教育研究的发展历程。审视女童教育研究走过的近二十年的历程,我们可以看到曾一度轰轰烈烈的女童教育专项研究现在趋于落寞,但这并不代表女童的教育问题得到了解决,而是因为女童教育更深层次的问题难以解决。女童教育研究在西部地区以项目和实验的形式开展,很大程度上依赖外界与项目资金的支持,资金保障与各级领导的重视相结合,使个别地区和项目实验点出现了女童教育快速发展的景象。然而这种“外援型”发展模式的致命弱点就在于作用范围小,好的发展状态难以持久,一旦项目结束,研究人员撤走,就无人再去过问实验点的情况,研究总结的经验也束之高阁,项目负责人又转向做其它的研究。而项目研究过渡依赖负责人的现象,说明我们没有形成分工协作默契的研究团队。另外,研究目的仅仅围绕女童入学率所设计的项目措施并没有影响女童的内心世界,没有让女童发自内心地感到上学是必要的、幸福的,因此女童教育存在“辍学容易、入学难”的现象。当前女童教育的深层问题是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不能解决的,例如:我国的教育体制改革缓慢而艰难,农村地区的基础教育对无望考入大学的农村孩子来说缺乏吸引力,学校教育的内容所描述的是一个陌生的世界,让他们无法从中“学有所用”;在贫困家庭、流动家庭等群体中,当父母需要帮手的时候,女童被首选作为劳动力的补充;穆斯林反对大龄女童男女同校,在缺乏女校和女教师的情况下,许多穆斯林家庭会让读到小学高年级的女童中断学业等等,此类教育问题长期存在,而教育研究者“解决乏力”。二十年来我国的很多研究都是以立项的形式开始进行研究的,这种立项式研究的优点就是:关注当下理论与实践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在短时间内集中人力、物力去加以解决。但是存在对问题的研究不深入持久;项目的开展过渡依赖负责人,没有稳定的研究队伍;相关机构间缺乏联系和沟通,造成研究资源的浪费;追逐教育热点问题,研究呈现周期性;教育理论研究成果与现实脱节,西方教育理论的大量介入,最终因不能解释、解决我国教育的实际问题而退出等问题。教育研究呼唤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不怕吃苦、不怕冷落,远离浮躁与浮夸的研究者,他们能够投身教育实践,追求教育真理,促进社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