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普惠金融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基于金融资源错配视角的研究

来源 :云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C3302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技术创新不仅对企业自身发展至关重要,也是推动经济健康平稳发展的首要驱动力。但长期以来,由于金融排斥等因素造成的金融资源错配导致我国金融资源长时间内更倾向于流向生产效率较低的国有大型企业,而生产效率更高、产出效益更多的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尽管具有更显著的技术创新活力,却普遍遭遇资金制约,这严重限制着中国民营企业创新能力的提高和蓬勃发展。数字金融迅猛发展,为解决这一掣肘难题提供了新的思路。数字普惠金融具备的“普惠性”特征以及其具备的信息集合功能,减轻了金融机构和贷款企业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增加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机会,减少其债务融资支出,也因此提高了企业的创新投入水平。基于这一现实背景,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本文从金融资源错配的视角出发,选取我国中小板和创业板挂牌上市企业2011—2020年年度面板数据,以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市级层面数值作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程度的评价指标,并以企业的研发投入强度衡量企业的技术创新水平,从整体及三个子维度分别探究了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是否通过纠正金融资源错配对企业技术创新产生影响,并基于产权和地区特征对总样本进行分样本研究,探究上述效应在不同产权制度以及不同地区的异质性。实证结果表明:第一,数字普惠金融促进了信贷双方信息的透明化和公开化,消除或减轻了信息不对称,拓宽了资金缺乏企业的融资渠道,能够有效扩大企业技术创新投入,为企业开展研发活动提供更及时、更充足的资金补给,从而提升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第二,不论从总指数来看,还是从三个子维度来看,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能够有效纠正金融资源错配问题,减少金融资源的不当倾斜,进而对企业技术创新发挥正向激励作用。第三,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激励效应具有显著的异质性特征:由于非国有企业信用水平较低,长期受到金融资源错配导致的不利影响,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通过纠正金融资源错配这一传导机制,对非国有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产生促进作用更为突出;从区域上看,与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相比,中西部地区企业的金融错配程度更严重,外部融资环境较差,数字普惠金融通过对金融错配的有效缓解能够对技术创新产生显著的激励效应。基于研究结果,本文还探究了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的数字金融发展模式,该数字金融发展模式要具备信息集合功能和市场化导向,并要求金融服务效率进一步提升。最后,针对政府及企业层面提出了促进数字普惠金融健康长足发展和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的一些对策和建议,对促进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支持企业技术创新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其他文献
企业非效率投资是指企业实际投资水平偏离其自身最优投资水平的一种投资行为,包括投资不足和过度投资。由于融资约束和代理冲突等问题的普遍存在,我国部分企业面临着非效率投资的问题。在完美资本市场的假设下,MM理论提出企业的投资与融资之间不存在联系,然而在我国资本市场还不够成熟的现实背景下,银行贷款仍是企业获取投资资金的重要渠道,银行的行为与规则对我国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巨大。随着银行业市场化改革的深入推进,
学位
民营企业作为我国实体经济的重要支柱,在扩大就业岗位、增加社会财富等方面功不可没,但其社会贡献度与金融支持程度不相匹配,较长时间以来面临着融资难贵以及投资难等多重挑战。为改善这一困境,国家不断出台相应政策解难纾困,拓宽金融服务边界。近年来,加快发展金融科技,利用信息数据推进产业转化升级、提升经营服务质量成为数字时代发展要求。因此本文以上市民营企业为主要研究对象来探讨金融科技对其投资效率的影响以及金融
学位
资本市场对外开放是指境外资金自由流入境内市场和境外投资者间接或直接地参与到本国证券市场交易中,是落实我国“十四五”规划建议中提到的推进金融双向开放的重点环节。从沪港通、深港通再到近几年的股市、债市被纳入国际指数并不断提高比重,以及证监会数据显示:自2015年以来北向资金净流入呈逐年增长趋势,2021年北向资金净流入同比翻番,表明我国资本市场综合实力有所提升,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国际的认可。A股纳入M
学位
分类问题是常见的数据分析问题之一。在大数据时代,越来越多的数据能够被观测和收集到,分类方法也被用于解决各种实际问题,但常用的分类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线性的分类方法不能解决非线性可分的问题;很多分类方法只适用于二分类问题,不能进行多分类等。本文通过研究非参特征变换相关的方法及其在多分类问题中的应用,希望能够改善这两方面的问题。非参数的方法在分类问题中已经有了很多的应用,其中Fan和Feng等(
学位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发展模式和产业结构正处于转型优化的关键时期。云南省是我国西南边疆大省,经济发展模式和产业结构具有较大的优化升级空间,加快云南省产业结构的战略性优化升级,提升云南省在新发展格局中的嵌入度、贡献度和价值链地位,对于云南省实现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和研判云南省产业关联的动态化特征,探讨各产业部门在整个产业体系中地位和作用的演变过程,可以
学位
新发展理念下,绿色发展趋势如日方升,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也越来越受重视,我国极力倡导经济发展应遵循节能环保、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的发展方式,同时强调经济发展不能抛下生态环境,更不能以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为代价。在2020年9月召开的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我国提出“双碳”远景目标,即计划在2030年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近年来,政府陆续出台新政策,鼓励绿色环保企业大力发展,与此同时也在约束高污染
学位
当前,我国经济仍是以制造业为主导产业,从改革开放至今,我国制造业产业发展速度迅猛。然而目前我国制造业仍是以中低端产业为主,其发展水平、生产效率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且由于受到环境、资源的制约以及生产要素成本上升的影响,像过去依赖要素投入拉动经济增长的粗放式模式已难以为继。考虑如何全面提升制造业生产效率,实现我国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转变,已成为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议题。近年来,
学位
维护金融系统安全稳定是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的目标之一,商业银行作为我国金融系统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防范其风险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第三方支付平台与商业银行具有高度关联性,在此背景下,第三方支付对银行业系统性风险造成的影响逐渐受到关注。第三方支付发展至今,监管部门逐渐加强了对其行业规范性的整顿与引导,使得第三方支付与商业银行之间开始由恶性竞争关系向互利共生关系进行转变。新的时代背景将导致第三方支付对商
学位
以往研究表明,金融发展有利于收入增长,但目前金融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日趋严重,从而导致了收入分配的不均衡。数字普惠金融是在运用互联网技术的基础上,平等地为社会大众提供金融服务。互联网技术具有信息覆盖广、交易成本低等特点,因而数字普惠金融有望实现金融服务的机会均等,进而促进收入分配的均衡。为了研究数字普惠金融所具有的普惠性,本文比较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城市和乡村家庭收入的不同影响。本文通过使用家庭追
学位
随着我国金融业的快速发展,中国经济呈现出显著的“脱实向虚”态势,在企业层面上表现为实体企业的重心从单一的主营业务转移到流动性强、收益性高的金融领域,逐步形成了一种新的投资模式。然而企业出于不同动机配置金融资产对经济的影响是不同的,准确厘清我国企业金融化驱动机制,是政府部门制定“脱虚向实”政策的必要环节。当企业金融化由预防性储蓄动机驱动时,能为公司拓展融资途径,周转公司资金需求,服务实体产业发展;当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