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刚地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是人畜共患细胞内寄生原虫,所致的弓形虫病呈世界性分布。对免疫功能正常机体,弓形虫感染一般仅造成隐性感染状态,但妇女在怀孕期间感染弓形虫却可以导致流产、死胎、死产以及胎儿先天性异常等不良妊娠结局。在弓形虫感染过程中,垂直感染是否是导致流产或胚胎死亡发生的唯一因素,目前尚不明确。动物模型和人群流行病学研究均提示,刚地弓形虫不需要将虫体垂直传播给胎儿就可以引起流产和胚胎吸收的发生,这就表明,除了垂直感染以外,某些未知因素可能促成了弓形虫感染过程中流产的发生。在怀孕过程中,母体免疫系统得耐受胚胎抗原的持续刺激。已有研究结果提示,许多机制参与了胚胎抗原对母体免疫攻击的逃避过程。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CD4~+CD25~+调节性T细胞在怀孕免疫耐受状态的维持中起到尤为重要的作用。在小鼠,缺乏CD4~+CD25~+调节性T细胞将导致胚胎排斥,通过过继正常孕鼠CD4~+CD25~+调节性T细胞后能有效降低流产的发生。人群研究也证实了CD4~+CD25~+调节性T细胞在维持正常妊娠过程中的重要性。但是迄今为止,弓形虫感染引起的流产与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关系尚无研究报道。结合上述资料,本研究旨在探讨孕鼠在感染弓形虫后体内CD4~+CD25~+调节性T细胞数量以及功能相关基因Foxp3(forkhead box P3)表达水平的变化,并初步探讨其变化机制,为从新的角度研究弓形虫感染致流产发生机制提供实验资料。我们首先建立刚地弓形虫感染孕鼠模型,并设立对照组。在感染后的不同时间点,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Foxp3 mRNA在脾细胞以及胎盘组织中表达水平的变化。以三色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脾脏组织中CD4~+CD25~+Foxp3~+T细胞相对比例的变化,并对其进行绝对计数。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母胎界面Foxp3~+细胞的分布。最后采用TUNEL(末端脱氧核糖核苷酸移换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原位标记)法及Hoechst 33342染色法检测弓形虫感染孕鼠脾脏CD4~+CD25~+T细胞的凋亡情况。本研究获得如下主要结果:1.刚地弓形虫感染孕鼠呈现异常妊娠孕鼠在弓形虫感染后第6天,所有胚胎均发生出血、坏死和吸收,流产率(胚胎吸收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水平。组织病理学观察发现,流产鼠胎盘有明显的出血表现,并伴有淋巴细胞浸润。2.感染鼠脾细胞Foxp3 mRNA表达水平降低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与同期对照组相比,孕鼠脾细胞Foxp3 mRNA表达水平从感染后第4天开始下降(P<0.01),到感染后第6天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水平(P<0.01)。非孕鼠在感染弓形虫以后,脾细胞Foxp3 mRNA表达水平也显著降低(P<0.01),其变化趋势与感染孕鼠类似。3.感染鼠脾脏CD4~+CD25~+Foxp3~+T细胞数量减少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表明,孕鼠脾脏CD4~+CD25~+Foxp3~+T细胞占脾细胞的比例从感染后第2天开始下降,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感染后第4天进一步下降(P<0.01),到了感染后第6天,显著低于对照组水平(P<0.01)。与之相一致,脾脏CD4~+CD25~+Foxp3~+T细胞的绝对数目在感染后第4天和第6天均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水平(P<0.01)。与孕鼠相似,非孕鼠在感染刚地弓形虫以后,脾脏CD4~+CD25~+Foxp3~+T细胞占脾细胞的比例以及绝对数目均显著降低(P<0.01)。4.母胎界面Foxp3 mRNA水平及Foxp3~+细胞数在感染后均下调胎盘Foxp3 mRNA表达水平在弓形虫感染后第6天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水平(P<0.01)。与Foxp3基因水平变化相一致,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正常孕鼠母胎界面有较多的Foxp3~+细胞分布,而感染第6天孕鼠母胎界面Foxp3~+细胞数明显减少。5.孕鼠感染弓形虫后脾脏CD4~+CD25~+T细胞发生凋亡在感染后第4天,分离孕鼠脾脏单个核细胞,采用TUNEL法(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结果发现,感染鼠脾脏CD4~+CD25~+T细胞TUNEL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Hoechst 33342染色结果亦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更多的分离自感染鼠脾脏的CD4+CD25+T细胞发生凋亡。本实验采用弓形虫感染孕鼠模型研究弓形虫感染对机体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影响,发现孕鼠在感染弓形虫后脾脏及母胎界面CD4~+CD25~+调节性T细胞减少,而调节性T细胞的减少可能与弓形虫感染引起的细胞凋亡相关。我们的研究结果提示,感染引起的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减少在弓形虫感染致流产发生过程中可能起到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