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社交网络问答平台信息流行度影响因素研究

来源 :武汉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zq43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许多以科研人员为目标用户的学术社交网络迅速兴起,吸引大批用户,成为科研人员获取信息、开展学术活动、构建社交网络的一大补充手段,甚至逐渐改变他们的行为方式。为了吸引新用户并保证平台的活跃,学术社交网络平台不断增加和完善自身功能,同时学术社交网络问答平台作为用户交互最为频繁的功能社区之一成为研究热点。利用学术社交网络问答平台进行知识交流固然既有利于平台的稳定发展,也有利于增强用户对平台的感知有用性,然而由用户知识交流带来的诸多益处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平台中问题和回答是否能够引起其他用户的关注,即信息流行度的大小。对于特定信息和时刻,信息流行度被定义为人们在某一段时间对该信息的关注程度。当寻求信息的用户难以收到足够的反馈,或当提供信息的用户难以得到其他用户的认同时,知识交流的效率必然受到影响。因此,探究学术社交网络问答平台信息流行度的影响因素对于促进用户之间的知识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以学术社交网络问答平台为研究对象,注重用户互动过程的分析,引入先进交互分析系统作为用户陈述信息方式的分析框架,基于社会交换理论和社会资本理论,从信息陈述方式、信息提供者和信息自身属性3个方面出发,构建学术社交网络问答平台信息流行度影响因素模型。在此模型中,信息提供者的平台影响力、历史经历、社会曝光度,信息的权威性和文本长度,以问题为中心的陈述、程序性陈述、情感性陈述和行动性陈述均会对信息流行度产生影响。
  为了验证此影响因素模型,本文以当前最为流行的学术社交网络平台一ResearchGate作为研究对象,分学科采集研究数据,研究样本包括789个问题及其对应的9181条回答。使用问题的被阅读量、被关注量、被回答量和被推荐量来衡量问题流行度,使用回答的被推荐量来测量回答的流行度。信息提供者特征相关的指标由从平台中收集的用户数据测量,信息自身属性特征则来源于对文本内容的统计和分析,信息陈述方式的获取则通过对问答文本的内容分析获得。针对数据的分析,本文首先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对相关变量进行一一报告,并在此步骤中突出问答行为的学科差异。然后对与问题和回答相关的变量分别开展相关性分析,一方面考察自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多重共线性,一方面测量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初步验证研究模型。最后利用多层回归的方式分别识别对问题和回答流行度具有显著影响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
  第一,从学科差异的角度来看,在提问时,社会科学领域的用户使用积极的行动性陈述的频率明显高于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领域的用户。自然科学领域的用户在提问时最为简洁,而人文科学领域的用户更倾向于使用较长的文本,与之相对应,人文科学领域用户对参考文献和外部链接的使用频率也更高。在回答时,自然科学领域的用户对以问题为中心的陈述的使用频率略低于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的用户,但程序性陈述、情感性陈述和行动性陈述的使用频率略高于另外两个领域的用户。与提问相对应,人文科学领域用户在提供回答时平均使用的单词数量明显高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的用户,而自然科学领域用户的回答最为简洁。
  第二,从问题流行度的影响因素来看,问题的被阅读量受到以问题为中心的陈述、积极的程序性陈述、提问者的平台影响力和文本长度的显著正向影响,同时受到提问者历史经历的负向影响;问题的被关注量受到以问题为中心的陈述、积极的情感性陈述、积极的程序性陈述、提问者平台影响力、提问者社会曝光度和文本权威性的正向影响;问题的答案数量受到以问题为中心的陈述、积极的情感性陈述、积极的程序性陈述、提问者的历史经历和文本长度的显著正向影响;问题的被推荐量受到以问题为中心的陈述、积极的情感性陈述和文本长度的显著正向影响。
  第三,从回答流行度的影响因素来看,以问题为中心的陈述、积极的程序性陈述和积极的行动性陈述可以显著增加回答被推荐的次数,而积极的情感性陈述、消极的程序性陈述和消极的行动性陈述则会起到相反的作用。回答者的平台影响力和社会曝光度,回答文本的长度和权威性对回答的被推荐次数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但回答者的历史经历对回答的被推荐次数具有负向影响。
其他文献
档案学人研究是档案学术史研究不可缺少的内容。20世纪30-40年代,我国档案学在史学界、行政界和教育界的共同努力下得以形成和不断发展,而档案学人是档案学术研究的鲜活基础,为我国近代档案学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因学人之间的共性与联系,他们形成了不同的群体。目前,学界比较重视对行政界和史学界档案学人群体的研究,这两个群体主要是根据学人身份和研究内容侧重来区分的。本文的研究对象是民国时期文华图专档
学位
信息技术的进步对档案馆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新挑战。传统的档案服务以被动服务为主、类型单一、服务方式繁琐、服务内容粗糙、“以馆藏为中心”,不能充分满足公众的档案需求。档案馆应积极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公众提供全面、便捷、智慧的服务。  本文在结构上分为七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介绍了研究背景、研究意义,梳理了国内外研究综述,阐述了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创新点等。第二部分为面向公众的档案馆智慧
学位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与智能手机APP公众使用黏性的不断增强,移动政务APP成为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发展的重要引擎,政府部门积极推动公安、社保、医疗、教育等服务向移动端延伸,竞相推出了一系列移动政务APP。社会公众只需点击手机,即可轻松获取政务信息,实现政务事项掌上办理。  各项政务服务的顺利进行,有赖于用户个人信息的收集与提供,其中难免会涉及到诸多个人隐私。大数据时代,个人隐私的外延得到进
随着经济发展与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意识深入人心,体育锻炼成为保持身体活力与健康的重要手段。“互联网+体育”带动了运动健身APP的产生、发展与繁荣,利用运动健身APP进行运动干预成为大众保持健康的优先选择。虽然运动健身APP的功能已经相当丰富,包括了动态追踪、数据记录、运动指导、社交分享、线上活动、游戏化设计等,但运动健身APP的功能使用率并不高,使用场景有待进一步丰富。有研究指出,当前大学
阅读一直以来都占据着人们社会生活的重要位置,从“全民阅读”被纳入政府工作报告后,阅读成为了整个社会的热门话题。在移动互联的大背景下,人们的阅读习惯也由传统的纸质阅读偏向数字阅读,阅读与社交网络的链接,阅读活动与社交活动的融合,使得阅读社交化越发明显,移动阅读渐渐向着社交型移动阅读的趋势发展。本文选取当前最具代表性的社交型移动阅读平台“微信读书”APP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移动阅读平台的社交性以及由此
学位
社交媒体作为一种互联网时代的大众媒体工具,其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传统媒体所具有的传播平台单一以及传播渠道狭窄等缺陷,为现时代中国社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影响,同时由于社交媒体能够在短时间内形成巨大的舆论场,因此其已成为突发事件的主要话语集散地。目前对社交媒体的相关研究大多基于文本信息开展,而在众多传播媒介中,具有直观性和易传播性等特点的图片在突发事件信息的表达与传递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检索特定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