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消费主义是在物质极大丰富前提下,人们处理人与物关系的一种方式,产品过剩使消费者的欲望对商品交换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因此,消费者的需求,情感和欲望成为了资本操纵的对象,成为一种营销工程,在传媒领域也是如此。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媒体的高度发达,注意力逐渐成为稀缺资源。人们慢慢发现自己的书读的越来越吃力,越来越难以静下心认真的阅读语言晦涩的著作。在各种吸引眼球的媒体节目驱使下,很多人变为“屏幕族”,阅读的人也在逐年减少。 在这种大背景下,《罗辑思维》扮演了为大家读书的角色,成为“知识中间人”,把书中的知识讲述出来,以一种令人容易接受的方式,将原有的知识整合、解构、再组织。同时,《罗辑思维》是一个自媒体产品,它一出生就具备了互联网的基因,它的成长也有互联网的深刻烙印,它的节目形态与运作方式也与如今互联网大潮相吻合。这种模式可以说代表着一种新的媒体应用形式,也符合了消费社会的发展逻辑,但同时我们应该看到在碎片化时代节目背后隐藏的欲望逻辑,也就是说知识的传播成为一种消费,知识就是快餐文化时代的消费品,它同所有产能过剩的产品一样,在丰裕社会中,成为一种符号。 作为新媒体时代的产物《罗辑思维》是一个复杂的个体,它不仅包括视频节目,还包括微信公众号等多种内容和形式。本文通过分析《罗辑思维》的文本框架结构与基本运营模式,结合消费主义理论,阐明了在互联网时代的媒介产品的消费属性。我们应该客观看待这种属性,既要肯定它推动文化发展的积极作用,也要看到它对人性欲望的迎合。 本文主要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部分,主要阐述了选题的原因意义以及研究方法。第二部分主要是分析当今社会中,网络媒体的消费主义倾向。第三部分主要从主题、结构和语言三个方面对视频节目进行文本分析。第四部分主要是分析《罗辑思维》的微信运营。第五部分是对业界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