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应用特异性引物对扩增枣组织的DNA,验证了枣缩果病的病原为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且其初侵染时期为花期,并具有潜伏侵染现象;利用喷雾、有伤和无伤接种方法,将病菌接种到林间枣树上,以确定病菌的侵染时期,发病枣果的症状与自然发病的枣缩果病症状相同,再次分离获得了与原接种菌株一致的真菌;并用9种杀菌剂和2种细菌剂进行林间枣缩果病防治,筛选出具有一定防治效果的药剂,为病害的有效防治提供技术基础。分子检测通过提取不同地区未发病枣果与缩果病枣果、同一地区不同发病时期枣果、同一地区不同枣树器官的DNA,利用链格孢菌(A. alternata)的特异性引物对AAF2/AAR3和Aalt-F/Aalt-R分别扩增A. alternata的341bp和450bp的片段,并设置清水处理与健康枣果为阴性对照,病原菌菌株CN194(A. alternata)和病果为阳性对照,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枣缩果病的病原。结果表明:发病枣区的病果中都检测出有病原菌(A. alternata)的特异性条带,而非病枣区的健康果中未检测到病原菌(A. alternata)的特异性条带;病区枣花、幼果和未发病枣果中检测到特异性条带,病区枣叶和枣吊中未检测到特异性条带,证明病原菌A. alternata具有潜伏侵染现象。接种试验采用分离自不同地区不同枣品种的5个枣缩果病菌A. alternata菌株,应用刺伤法,将菌饼接种到不同品种枣果上,均可使枣果发病且发病症状与田间一致,室内分离试验也获得了与原接种菌株相同的菌株,说明了A. alternata为枣缩果病菌,且不同枣树品种缩果病的初侵染病原是单一的。花期用孢子悬浮液喷雾接种也可致使枣果产生与自然发病相同的症状。在不同时期接种试验中,果实在缓慢生长期接种最易发病,膨大期和白熟期接种发病缓慢,且病菌只在接种点周围扩展,可能与气候条件有关。花期喷雾接种和缓慢生长期刺伤接种适合枣缩果病菌接种试验。室内试验表明,多菌灵和果富康的混合药剂,乙蒜素、武夷菌素、果富康、咪鲜胺、代森锰锌、异菌脲和福美双9种化学药剂对枣缩果病菌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中果富康的孢子萌发抑制率和菌丝生长抑制率最高,分别达到了90.8%和77.2%;细菌Y2和Y4菌株可以显著抑制枣缩果病菌菌丝生长;林间防治枣缩果病试验结果表明,多菌灵的防治效果为42.5%,Y2细菌剂的发病率与对照发病率在后期差异显著,防效达92.6%;用异菌脲喷雾后效果显著,防治效果为28.9%;代森锰锌、福美双、多菌灵和果富康混用、代森锰锌和多菌灵交替使用、乙蒜素、武夷菌素、多菌灵的防治效果不高,不推荐使用;咪鲜胺在田间施用时不但没有降低发病率,反而使发病率升高,可能是由于药剂中的某些成分对病原菌有促进作用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