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00年美国网络泡沫破灭以来,为了避免经济进入大萧条,美联储采取了积极的货币政策,在短期内将联邦基金利率大幅下调,通过给市场注入充足的流动性来抵御经济衰退,这却造就了股票市场、大宗商品市场和房贷市场的巨大的泡沫。随着美联储为了对抗潜在的通胀威胁而采取加息的货币政策,这直接导致了房产泡沫的率先破灭,并给全球金融系统带来的巨大的冲击,美联储再一次为了挽救经济衰退通过大幅降息给市场注入充足的流动性,这给早已高企的大宗商品价格推波助澜,原油期货价格在2008年7月创造了146美元每桶的历史记录。伴随着过度繁荣,经济衰退带来的需求的趋缓又造成大宗商品价格随后迅速下跌。随着中国成为国际制造业中心的趋势,对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巨大波动给国内的经济带来了很大的外部性冲击。
随着加入WTO以来,我国参与全球化的程度显著增加,从过去的依靠投资和内需的经济增长模式逐渐转变为依靠投资、内需和出口同时拉动的经济格局,作为全球制造业中心,国际贸易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与日俱增。出于对资源类的初级产品的依赖性以及市场和金融体系的逐步开放性,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因此对于我国的经济也带来了很大的外部性影响。其中,大宗商品的价格波动对国内的通胀产生了哪些影响?大宗商品的价格波动对国内的流动性产生了哪些影响?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对产出产生了哪方面影响?我们的汇率和利率政策应该如何应对?这些是本文论述的主要内容。
本篇论文结构上分成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所研究问题的文献的综述并提出假设;第二部分是对所研究变量和研究方法和工具进行了说明并通过构建VAR模型,用计量经济学工具对国际大宗商品和国内诸多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用量化的方法进行了模型分析;第三部分是通过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对通货膨胀、M2、汇率和产出通过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模型的结果来对经济现象进行分析;第四部分是结论总结和对政策的建议。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对CPI和PPI都产生正向的冲击,但由于受价格管制的原因,对于CPI和PPI产生的冲击有所不同,当前的通货膨胀主要体现的是由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造成的成本推动型通胀;M2大幅增加主要受外汇占款和金融创新等因素决定,同时,大宗商品的价格上涨可以减少外贸顺差,从而降低M2的供给,并通过挤出效应对实体经济产生紧缩的效果;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对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产生反向冲击,这主要由于我国的汇率政策是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因此面对通货膨胀,更倾向于采用本币升值的方式抵御通胀;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对产出产生负面的影响,我国是资源依赖型国家,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影响产出,同时,由于通胀带来的紧缩的货币政策一样会抑制产出。最后提出政策建议,认为我们的汇率和货币政策都应该采取通货膨胀目标制,面对通胀的条件下,即使可能会影响产出,仍然应该采用紧缩的货币政策。同时,也应该采取本币升值的方式抑制通胀压力。
关于本文分析的方法,采取的是计量经济学中的VAR模型,并使用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的工具量化分析变量之间的关系,从而对理论分析提供有利的实证支持。